根據武漢市政府網站顯示,截至2017年末,武漢全市常住人口108。
9、29萬人,全市戶籍人口85。
3、65萬人,全市流動人口,即外來人口為23。
5、64萬。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央軍委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全市下轄13個市轄區,總面積849。
4、41平方公里。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中心城區一分為三,形成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構成了武漢濱江濱湖的水域生態環境。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擁有55條國際和地區航線,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武漢地勢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間被長江、漢江呈y字型切割成三塊。武漢城區南部分布有近東西走向的條帶狀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較密集的樹枝狀沖溝,境內大小近百個湖泊星羅棋布,形成了水系發育,山水交融的複雜地形,最高點高程150米左右,最低陸地高程約18米。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溫、降水集中,冬季稍涼濕潤等特點。武漢是一個多民族散雜而居的城市。截至2014年,武漢共有50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49個,共。
5、4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是土家族,2000人以上的其他民族有4個,即滿族,壯族,蒙古族,苗族。100人以上的民族有12個,即侗族,瑤族,朝鮮族,畲族,白族,土族,布依族,彝族,黎族,維吾爾族,藏族,錫伯族。全市13個區均有少數民族居住,其中,洪山區人數最多,漢南區最少。
9、29萬人,全市戶籍人口85。
3、65萬人,全市流動人口,即外來人口為23。
5、64萬。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央軍委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全市下轄13個市轄區,總面積849。
4、41平方公里。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中心城區一分為三,形成武漢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構成了武漢濱江濱湖的水域生態環境。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擁有55條國際和地區航線,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武漢地勢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間被長江、漢江呈y字型切割成三塊。武漢城區南部分布有近東西走向的條帶狀丘陵,四周分布有比較密集的樹枝狀沖溝,境內大小近百個湖泊星羅棋布,形成了水系發育,山水交融的複雜地形,最高點高程150米左右,最低陸地高程約18米。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溫、降水集中,冬季稍涼濕潤等特點。武漢是一個多民族散雜而居的城市。截至2014年,武漢共有50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49個,共。
5、4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少數民族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是土家族,2000人以上的其他民族有4個,即滿族,壯族,蒙古族,苗族。100人以上的民族有12個,即侗族,瑤族,朝鮮族,畲族,白族,土族,布依族,彝族,黎族,維吾爾族,藏族,錫伯族。全市13個區均有少數民族居住,其中,洪山區人數最多,漢南區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