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kakaxinw001
頂0
加入收藏
相關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