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策林》。
2、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呂氏春秋·盡數》。
3、終身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餘。——(宋)何坦。
4、清正儉素,門無私謁。——《魏書·彭城王傳》。
5、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
6、淡然自守,不汲濟於榮利。——《魏書·劉芳傳》。
7、義動君子,利動貪人。——《後漢書·班固列傳》。
8、公則生明,廉則生威。——清·朱舜水《伯養說》。
9、徇國家之急,赴公家之難。——《漢書·司馬遷傳》。
10、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淫。——宋·林逋《省心錄》。
11、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宋)包拯。
12、世路無如貪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宋)朱熹。
廉政格言,廉政名言。
13、身處膏脂,不能以自潤。——《後漢書·孔奮列傳》。
14、為清官死,死有餘榮。——明·朱祖文《北行日譜》。
15、自律不嚴,何以服眾?——元·張養浩《風憲忠告》。
16、自非祿賜,一毫不受於人。——《南史·王曇首傳》。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18、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戰國)《荀子·正名》。
19、從官重恭慎,立身貴廉明。——唐·陳子昂《座右銘》。
20、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
21、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22、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23、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
2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漢)司馬遷。
25、動則三思,虛而後行。——《三國志·魏書·楊阜傳》。
2、流水不腐,戶樞不螻。——《呂氏春秋·盡數》。
3、終身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餘。——(宋)何坦。
4、清正儉素,門無私謁。——《魏書·彭城王傳》。
5、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
6、淡然自守,不汲濟於榮利。——《魏書·劉芳傳》。
7、義動君子,利動貪人。——《後漢書·班固列傳》。
8、公則生明,廉則生威。——清·朱舜水《伯養說》。
9、徇國家之急,赴公家之難。——《漢書·司馬遷傳》。
10、知足而不貪,知節而不淫。——宋·林逋《省心錄》。
11、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宋)包拯。
12、世路無如貪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宋)朱熹。
廉政格言,廉政名言。
13、身處膏脂,不能以自潤。——《後漢書·孔奮列傳》。
14、為清官死,死有餘榮。——明·朱祖文《北行日譜》。
15、自律不嚴,何以服眾?——元·張養浩《風憲忠告》。
16、自非祿賜,一毫不受於人。——《南史·王曇首傳》。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18、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戰國)《荀子·正名》。
19、從官重恭慎,立身貴廉明。——唐·陳子昂《座右銘》。
20、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
21、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22、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23、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
24、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漢)司馬遷。
25、動則三思,虛而後行。——《三國志·魏書·楊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