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當前我縣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已經全面復學,面對溫度升高等天氣狀況,校園疫情防控從應急化轉入常態化。縣教育系統始終將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時刻保持清醒認識,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通知》,完善日常防控制度,加強督導檢查力度,在保證日常秩序的同時精準落實了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
二、取得成效
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管理以來,縣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了各級文件精神規定和要求,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紮實做好新常態疫情防控下全縣教育系統學校返校複課等工作,並取得明顯成效。
(一)堅守「底線思維」。全縣教育系統始終堅持從全面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底線思維」出發,嚴格按照「校園管控要嚴於對社會管控」的要求,始終堅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防控條件下不能產生鬆懈麻痹思想、不能放鬆重點人員管控、不能降低學校防控要求的原則,切實做到嚴格防範、及時發現、果斷處置、快速阻斷、有效救治、精準防控。各學校認真梳理總結既往防控工作經驗,繼續大力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做到「兩個不變」:堅持疫情防控組織領導體制不變,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全縣教育系統各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制保持不變,切實加強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學校要常態化設置精簡高效的實體化辦事機構,完善日常運轉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工作機制。二是堅持群防群控、聯防聯控機制不變,突出重點、群專結合。
全縣教育系統嚴格實行疫情防控「雙包掛制度」(分級指導包掛和重點人員包掛),嚴格落實了局班子成員(科室)包校、校長包年級、中層校乾和班主任包班、老師包學生的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完善上下聯動、分工協作、群防群治、齊抓共管、落實了有力的的防控體系。
(二)堅持科學預防。
一是科學佩戴口罩。嚴格遵照xxx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和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修訂版)》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修訂版)》有關要求,引導師生科學規範佩戴口罩。
二是減少人員聚集。嚴格活動管控,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減少參加聚集性活動的人員,引導師生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式場所,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學校食堂採用錯峰用餐,避免學生集中用餐,並保持用餐距離。
三是做好通風消毒。嚴格落實了《學校傳染病防控消毒指南》,定期對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等公共場所以及校車等公共運輸工具進行通風換氣、清潔消毒,並做好日常登記。空調使用,嚴格按照。
xxx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執行。
四是抓好健康教育。通過多種方式,持續開展以防控傳染病為重點的健康教育,引導師生養成「一米線」、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注重營養均衡和合理膳食。落實了《兒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預防指引》有關要求,經常性對學生視力進行檢測,引導學生科學用眼。加強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續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廣泛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預防「疫後綜合症」。
五是堅持科學鍛鍊。落實了每天鍛鍊1小時要求,因人施策優化體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師生體育活動安排在戶外進行,一般保持1.5米間距,儘量減少接觸。不得佩戴n95口罩進行體育運動。學生在校參加體育活動時不需戴口罩。課前應充分做好熱身運動,課中要合理調控運動強度和密度,課後及時休整。
六是定期開展演練。進一步加強防控應急教育,完善應急預案、工作方案,經常性組織實戰演練,確保師生熟悉應急預案主要環節,提高應急能力。
(三)把控重點環節。
一是落實了「四早」要求。堅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工作要求,做好師生信息排查和健康管理,落實了晨午檢、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和登記等防控措施。及時發現師生身體異常症狀,對在校期間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師生,第一時間上報有關部門實施隔離,及時移送定點醫院就診,同時做好對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和跟蹤管理。
二是嚴控重點場所。做好校門、教學場所、食堂、宿舍、廁所等重點區域管控,落實了專班負責制,進行逐個管控,實行人流限制,減少人員流動和交叉接觸;嚴格校園劃片分區分班級管理,不開展大規模聚集性活動,儘可能減少班級之間的交叉接觸;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強化重點場所環境整治,定時對校園環境進行清掃消毒,嚴格按照「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的原則,規範校園環境衛生消殺消毒,消除「四害」孳生地,科學施策開展病媒生物防制,有效防控媒介傳染病;規範學生行為養成,加強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做好個人防護。
三是關注重點群體。嚴格落實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求,對無症狀感染者、境外回國人員、已治癒患者等,精準劃分重點人群,分類做好精準防控。繼續推動核酸檢測工作,根據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和工作實際,及時調整重點區域和重點人群新冠肺炎檢測範圍。
四是保障防疫物資。各學校要建立防控物資的儲備制度,紅外線體溫檢測儀、隔離留觀場所、洗手設施設備等必需的設施設備準備到位(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必須保留)。消毒液、額溫儀(體溫計)等防控物資到位,且專間專人妥善保管。
五是抓好食品飲水安全。嚴格落實了疫情期間學校食堂衛生管理要求,每天對食堂工勤人員進行晨檢和餐前檢查,做好記錄和建檔工作。做好食品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工作,確保來源正規。加強餐廳開窗通風和清潔消毒,特別要加強餐具的清潔消毒。餐具保證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採取集體用餐配送的學校,供餐單位要嚴格進行資質審核。學校儘量分散就餐,可結合實際,在餐桌設立隔板、擋板,減少暴露接觸,探索實行統一配餐、錯峰就餐、分散就餐模式。嚴格落實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執行學校食堂「三個嚴禁」,全面實行陪餐制度,加強食品安全教育,推進「明廚亮灶」工程,強化原材料配送公司監管。嚴格落實了學校飲水安全相關要求,保證水源安全,自備水必須嚴格消毒檢測,確保為師生提供安全飲用水。
六是做好其他傳染病預防。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本校傳染病流行情況,綜合考慮季節變化因素,做好結核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諾如病毒感染等各種傳染病和腸道疾病的預防工作,嚴防聚集性疫情,避免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產生放大效應。對出現的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例,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並在衛生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做好傳染病預防控制管理工作。
(四)壓實防控責任。
一是明確防控要求。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堅持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確「防住疫情是關鍵,盯住目標是重點,守住陣地是責任,穩住局勢是底線」的原則和「精準防、嚴格控、有效導、及時調、科學判、務實管」的方法,落實了「防輸入、防反彈、防突發、防鬆懈」等「四防」要求,細化常態化防控舉措,加固薄弱環節,補上短板漏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
二是壓實各方責任。嚴格落實了屬地管理責任、各相關部門監管責任、學校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和個人家庭健康守護責任,特別是明確學校校長、相關處室負責人和班主任、教師的責任和要求,努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學校教育、家庭關注的良好氛圍。建立健全。
「預判、預警、預防、預演」機制,與衛生健康等部門密切配合,做好疫情預判,進一步完善新冠肺炎、流感等傳染病和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預警機制,紮實開展應急預演。健全傳染病疫情報告、晨午檢、因病缺勤追蹤登記、複課證明查驗、健康管理、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免疫預防接種查驗和通風消毒等各項工作制度,進一步增強指導性、針對性、操作性。
三是加強聯防聯控。加強與衛生健康和市場監管部門、疾控機構、定點醫療機構的溝通協調,建立完善教育、衛生、市場監管、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主動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對傳染病預防的監督與管理,強化學校衛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監管;要與當地公安、消防部門加強聯繫,加強巡邏力量,加大校園巡邏頻次和力度,發現問題,妥善處置,著力防範化解校園安全風險。積極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對學校管理人員、醫護人員等進行防疫知識和技能培訓,切實提高防控意識和能力。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引導家長落實了維護孩子健康的責任,強化「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教育兒童青少年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強化督導檢查。加強對學校(幼兒園)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導,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地落實了。縣教育局根據聯繫督導學校新冠肺炎等傳染病與應急處置責任分工要求,不定期深入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進行暗訪督查,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實了不力的,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下步舉措
伴隨著全面復學,面對溫度升高等天氣狀況,個別學校還存在安全防護意識不強、疫情防控管理不力等問題,全縣教育系統將。
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和鬆勁心態,堅持底線思維,毫不鬆懈地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各項工作落實了。一是完善常態化防控措施和工作制度,細化並精準落實了防控方案和處置機制。聚焦重點場所和關鍵環節,抓好源頭防控、過程防控、內部防控,做好通風消毒,抓好健康教育,養成良好習慣,適度體育鍛鍊,堅持科學預防,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著力完善常態化防控體制機制。二是完善組織領導並層層壓實責任,健全學校、班級、教師、學生、家長五級防控工作聯動網格,齊抓共管,通力協作,共同研究解決問題。三是加強督促檢查,教育局切實履行督查指導的服務職責,學校強化細化內部督促檢查管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常態化督導檢查,不定期深入學校明察暗訪,發現問題要求立行立改,舉一反三,補齊短板,確保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思想不松、力度不減,確保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精準科學有效。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全力維護教育系統和社會大局穩定秩序。
當前我縣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已經全面復學,面對溫度升高等天氣狀況,校園疫情防控從應急化轉入常態化。縣教育系統始終將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時刻保持清醒認識,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通知》,完善日常防控制度,加強督導檢查力度,在保證日常秩序的同時精準落實了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
二、取得成效
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管理以來,縣教育局認真貫徹落實了各級文件精神規定和要求,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紮實做好新常態疫情防控下全縣教育系統學校返校複課等工作,並取得明顯成效。
(一)堅守「底線思維」。全縣教育系統始終堅持從全面保障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底線思維」出發,嚴格按照「校園管控要嚴於對社會管控」的要求,始終堅持新冠肺炎疫情常態防控條件下不能產生鬆懈麻痹思想、不能放鬆重點人員管控、不能降低學校防控要求的原則,切實做到嚴格防範、及時發現、果斷處置、快速阻斷、有效救治、精準防控。各學校認真梳理總結既往防控工作經驗,繼續大力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做到「兩個不變」:堅持疫情防控組織領導體制不變,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全縣教育系統各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體制保持不變,切實加強對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各學校要常態化設置精簡高效的實體化辦事機構,完善日常運轉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工作機制。二是堅持群防群控、聯防聯控機制不變,突出重點、群專結合。
全縣教育系統嚴格實行疫情防控「雙包掛制度」(分級指導包掛和重點人員包掛),嚴格落實了局班子成員(科室)包校、校長包年級、中層校乾和班主任包班、老師包學生的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健全完善上下聯動、分工協作、群防群治、齊抓共管、落實了有力的的防控體系。
(二)堅持科學預防。
一是科學佩戴口罩。嚴格遵照xxx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修訂版)》和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修訂版)》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修訂版)》有關要求,引導師生科學規範佩戴口罩。
二是減少人員聚集。嚴格活動管控,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減少參加聚集性活動的人員,引導師生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式場所,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學校食堂採用錯峰用餐,避免學生集中用餐,並保持用餐距離。
三是做好通風消毒。嚴格落實了《學校傳染病防控消毒指南》,定期對教室、宿舍、食堂、圖書館等公共場所以及校車等公共運輸工具進行通風換氣、清潔消毒,並做好日常登記。空調使用,嚴格按照。
xxx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夏季空調運行管理與使用指引》執行。
四是抓好健康教育。通過多種方式,持續開展以防控傳染病為重點的健康教育,引導師生養成「一米線」、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注重營養均衡和合理膳食。落實了《兒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視預防指引》有關要求,經常性對學生視力進行檢測,引導學生科學用眼。加強師生心理健康教育,持續開通心理支持熱線,廣泛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預防「疫後綜合症」。
五是堅持科學鍛鍊。落實了每天鍛鍊1小時要求,因人施策優化體育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師生體育活動安排在戶外進行,一般保持1.5米間距,儘量減少接觸。不得佩戴n95口罩進行體育運動。學生在校參加體育活動時不需戴口罩。課前應充分做好熱身運動,課中要合理調控運動強度和密度,課後及時休整。
六是定期開展演練。進一步加強防控應急教育,完善應急預案、工作方案,經常性組織實戰演練,確保師生熟悉應急預案主要環節,提高應急能力。
(三)把控重點環節。
一是落實了「四早」要求。堅持「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工作要求,做好師生信息排查和健康管理,落實了晨午檢、因病缺課(勤)病因追查和登記等防控措施。及時發現師生身體異常症狀,對在校期間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師生,第一時間上報有關部門實施隔離,及時移送定點醫院就診,同時做好對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和跟蹤管理。
二是嚴控重點場所。做好校門、教學場所、食堂、宿舍、廁所等重點區域管控,落實了專班負責制,進行逐個管控,實行人流限制,減少人員流動和交叉接觸;嚴格校園劃片分區分班級管理,不開展大規模聚集性活動,儘可能減少班級之間的交叉接觸;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強化重點場所環境整治,定時對校園環境進行清掃消毒,嚴格按照「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的原則,規範校園環境衛生消殺消毒,消除「四害」孳生地,科學施策開展病媒生物防制,有效防控媒介傳染病;規範學生行為養成,加強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做好個人防護。
三是關注重點群體。嚴格落實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要求,對無症狀感染者、境外回國人員、已治癒患者等,精準劃分重點人群,分類做好精準防控。繼續推動核酸檢測工作,根據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和工作實際,及時調整重點區域和重點人群新冠肺炎檢測範圍。
四是保障防疫物資。各學校要建立防控物資的儲備制度,紅外線體溫檢測儀、隔離留觀場所、洗手設施設備等必需的設施設備準備到位(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必須保留)。消毒液、額溫儀(體溫計)等防控物資到位,且專間專人妥善保管。
五是抓好食品飲水安全。嚴格落實了疫情期間學校食堂衛生管理要求,每天對食堂工勤人員進行晨檢和餐前檢查,做好記錄和建檔工作。做好食品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工作,確保來源正規。加強餐廳開窗通風和清潔消毒,特別要加強餐具的清潔消毒。餐具保證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採取集體用餐配送的學校,供餐單位要嚴格進行資質審核。學校儘量分散就餐,可結合實際,在餐桌設立隔板、擋板,減少暴露接觸,探索實行統一配餐、錯峰就餐、分散就餐模式。嚴格落實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執行學校食堂「三個嚴禁」,全面實行陪餐制度,加強食品安全教育,推進「明廚亮灶」工程,強化原材料配送公司監管。嚴格落實了學校飲水安全相關要求,保證水源安全,自備水必須嚴格消毒檢測,確保為師生提供安全飲用水。
六是做好其他傳染病預防。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本校傳染病流行情況,綜合考慮季節變化因素,做好結核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諾如病毒感染等各種傳染病和腸道疾病的預防工作,嚴防聚集性疫情,避免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產生放大效應。對出現的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例,及時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並在衛生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做好傳染病預防控制管理工作。
(四)壓實防控責任。
一是明確防控要求。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堅持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確「防住疫情是關鍵,盯住目標是重點,守住陣地是責任,穩住局勢是底線」的原則和「精準防、嚴格控、有效導、及時調、科學判、務實管」的方法,落實了「防輸入、防反彈、防突發、防鬆懈」等「四防」要求,細化常態化防控舉措,加固薄弱環節,補上短板漏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
二是壓實各方責任。嚴格落實了屬地管理責任、各相關部門監管責任、學校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和個人家庭健康守護責任,特別是明確學校校長、相關處室負責人和班主任、教師的責任和要求,努力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學校教育、家庭關注的良好氛圍。建立健全。
「預判、預警、預防、預演」機制,與衛生健康等部門密切配合,做好疫情預判,進一步完善新冠肺炎、流感等傳染病和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預警機制,紮實開展應急預演。健全傳染病疫情報告、晨午檢、因病缺勤追蹤登記、複課證明查驗、健康管理、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免疫預防接種查驗和通風消毒等各項工作制度,進一步增強指導性、針對性、操作性。
三是加強聯防聯控。加強與衛生健康和市場監管部門、疾控機構、定點醫療機構的溝通協調,建立完善教育、衛生、市場監管、學校、家庭與醫療機構、疾控機構「點對點」協作機制。主動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對傳染病預防的監督與管理,強化學校衛生防疫和食品安全監管;要與當地公安、消防部門加強聯繫,加強巡邏力量,加大校園巡邏頻次和力度,發現問題,妥善處置,著力防範化解校園安全風險。積極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對學校管理人員、醫護人員等進行防疫知識和技能培訓,切實提高防控意識和能力。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引導家長落實了維護孩子健康的責任,強化「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教育兒童青少年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強化督導檢查。加強對學校(幼兒園)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導,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地落實了。縣教育局根據聯繫督導學校新冠肺炎等傳染病與應急處置責任分工要求,不定期深入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進行暗訪督查,對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落實了不力的,嚴格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三、下步舉措
伴隨著全面復學,面對溫度升高等天氣狀況,個別學校還存在安全防護意識不強、疫情防控管理不力等問題,全縣教育系統將。
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和鬆勁心態,堅持底線思維,毫不鬆懈地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各項工作落實了。一是完善常態化防控措施和工作制度,細化並精準落實了防控方案和處置機制。聚焦重點場所和關鍵環節,抓好源頭防控、過程防控、內部防控,做好通風消毒,抓好健康教育,養成良好習慣,適度體育鍛鍊,堅持科學預防,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著力完善常態化防控體制機制。二是完善組織領導並層層壓實責任,健全學校、班級、教師、學生、家長五級防控工作聯動網格,齊抓共管,通力協作,共同研究解決問題。三是加強督促檢查,教育局切實履行督查指導的服務職責,學校強化細化內部督促檢查管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的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常態化督導檢查,不定期深入學校明察暗訪,發現問題要求立行立改,舉一反三,補齊短板,確保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思想不松、力度不減,確保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精準科學有效。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全力維護教育系統和社會大局穩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