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不夠詳細。寫優點洋洋洒洒,寫缺點往往一筆帶過,如表述某幹部缺點「有時工作粗些」、「個性較強」。
二是不夠直接。常用「有時、有些、過於、偶爾」等一些限制詞加以弱化,如評價某幹部「有時過於求穩,工作節奏慢了點」,還有的先戴個客觀的帽子再虛晃一槍,如,「平時忙於日常事務,理論學習不夠」,與其說是缺點,不如說是在為其解釋。
三是不夠具體。抽象概括多,具體事例少,無法得到印證,諸如「有時有急躁情緒」、「抓工作有時過急」等。
四是不夠鮮活。程式化、雷同化多,個性化語言少,「急躁」、「批評嚴厲」、「不夠大膽」等成了常見語。
五是不夠辛辣。直言不諱的少,迴避主要缺點,拿小毛小病說事,無關痛癢,有的甚至以「建議」、「希望」來代替。
二是不夠直接。常用「有時、有些、過於、偶爾」等一些限制詞加以弱化,如評價某幹部「有時過於求穩,工作節奏慢了點」,還有的先戴個客觀的帽子再虛晃一槍,如,「平時忙於日常事務,理論學習不夠」,與其說是缺點,不如說是在為其解釋。
三是不夠具體。抽象概括多,具體事例少,無法得到印證,諸如「有時有急躁情緒」、「抓工作有時過急」等。
四是不夠鮮活。程式化、雷同化多,個性化語言少,「急躁」、「批評嚴厲」、「不夠大膽」等成了常見語。
五是不夠辛辣。直言不諱的少,迴避主要缺點,拿小毛小病說事,無關痛癢,有的甚至以「建議」、「希望」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