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建築規範的理解和學習。做設計作業時,常常會覺得一定要和老師的設計任務,符合本方案的建築類型規範的要求,所以建築規範就成為了設計的一種負擔,那很正常。剛學習建築嘛,不急。甚至有時候我們覺得只要外形做得很酷,其它的都不重要。
因為方案出來後,模型做出來一定很酷,那就達到目的。
現在回想這是一種極端無知浮躁的動作,後來慢慢覺得規範的熟悉掌握應該是建築設計師的最基本的本領。如果這都沒有,那設計肯定有問題。
有時老師說的,要求的太多了,我們改做重來,那都是很正常。我總覺得方案的好壞最終決定還是經濟,使用者的定位所決定。——涉及到方案定位價值取向的問題,建築界也由此引出各種流派。因此,在學生階段注重形態還是功能不是爭論和評價的核心所在,關鍵是你追求的東西是不是能夠真正的實現,通過什麼方法和手段去實現,實現到什麼程度,達到你心中最能接受的?
規範為什麼是這樣的,背後的出發點和理論、方法等方面的支撐。規範是很重要,但是規範是死的,是很容易獲得的知識,我認為大學的培養不能以規範為重頭戲,即便是規範要進入教學,也不應是簡單的應用層面?
而應深入到更深層次的變動,我喜歡變動的教學和學習奧,所以我在做設計時總會反向思考,個性就是不要來一個很粗糙的老東西,一點新鮮感都沒有,那就失去了設計的生命力,那對設計界是很可怕的設計狀態。
規範是死的,那你是活的,新規範,新法則那就是人在變化。把握,觀察才是最好的設計法則。
因為方案出來後,模型做出來一定很酷,那就達到目的。
現在回想這是一種極端無知浮躁的動作,後來慢慢覺得規範的熟悉掌握應該是建築設計師的最基本的本領。如果這都沒有,那設計肯定有問題。
有時老師說的,要求的太多了,我們改做重來,那都是很正常。我總覺得方案的好壞最終決定還是經濟,使用者的定位所決定。——涉及到方案定位價值取向的問題,建築界也由此引出各種流派。因此,在學生階段注重形態還是功能不是爭論和評價的核心所在,關鍵是你追求的東西是不是能夠真正的實現,通過什麼方法和手段去實現,實現到什麼程度,達到你心中最能接受的?
規範為什麼是這樣的,背後的出發點和理論、方法等方面的支撐。規範是很重要,但是規範是死的,是很容易獲得的知識,我認為大學的培養不能以規範為重頭戲,即便是規範要進入教學,也不應是簡單的應用層面?
而應深入到更深層次的變動,我喜歡變動的教學和學習奧,所以我在做設計時總會反向思考,個性就是不要來一個很粗糙的老東西,一點新鮮感都沒有,那就失去了設計的生命力,那對設計界是很可怕的設計狀態。
規範是死的,那你是活的,新規範,新法則那就是人在變化。把握,觀察才是最好的設計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