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特斯拉遠超比亞迪。
品牌力:特斯拉遠超比亞迪。
盈利能力:特斯拉遠超比亞迪。
國家對企業的隱性助力:特斯拉在現階段受益遠超比亞迪,但總體上呈東升西降的趨勢。
銷量:比亞迪遠超特斯拉。
性價比:比亞迪遠超特斯拉。
科技實力:比亞迪遠超特斯拉。
產品力:比亞迪與特斯拉互有優劣。
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實力:比亞迪遠超特斯拉。
未來前景:二十年內,特斯拉的方方面面都比不過比亞迪,比亞迪有能力收購特斯拉。
以上是現狀和結論,下面是分析。
特斯拉的兩大賣點,一是所謂的開放專利,二是所謂的自動駕駛。
所謂的開放專利這件事,不但讓特斯拉占據了一個道德制高點,同時也讓人下意識地覺得特斯拉的科技實力很強。
可事實上,這純粹就是馬斯克厚顏無恥的吹噓和炒作。
一,專利本來就是公開的,誰家都一樣。
二,馬斯克拿出來沽名釣譽的專利,主要是外觀專利和電控專利,特斯拉這兩個方面的專利,壓根就沒有任何一家車企使用過,因為完全就沒有使用的價值,更不存在所謂的因為特斯拉開放了專利才有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一說。同時,值得一說的是,特斯拉基本上也就只有這兩個方面和自動駕駛方面的專利罷了。
三,馬斯克說的專利可以讓人免費使用,原話是「允許別的車企基於善意去免費使用。」,至於善不善意還不是他說了算?他那麼無私的話,起訴小鵬侵犯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專利是怎麼回事?不是說特斯拉的專利技術可以讓人免費使用麼?最搞笑的是官司還打輸了。
四,比亞迪的專利數量遠超特斯拉,而且是差了兩個數量級。比亞迪的專利數是以萬為單位的,而特斯拉是以百為單位的。而且專利的質量比亞迪也同樣遠超特斯拉。
至於自動駕駛,實際上特斯拉也並不強,在所有做自動駕駛的公司裡面,它連前十都進不了,這可不是我瞎說的,德國的一家還算權威的機構做過測試,全球二十多家做自動駕駛的公司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倒數前三。特斯拉強就強在不把用戶的生命安全當回事,將一個使用說明上只敢標註為輔助駕駛的東西在營銷時胡亂吹噓成為完全的自動駕駛,忽悠得一幫無腦的沙碧一邊跪舔,一邊拿自己和別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公共場合秀智商。
在自動駕駛上,特斯拉不是選擇走純視覺方案麼?就這麼一個不把安全當回事,只為壓成本多賺錢的奇葩方案,居然還有很多人跪舔!真的是搞笑至極!我把話放在這裡,以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不改方案算我輸。別的不說,以後l3級以上的高階自動駕駛的安全標準,純視覺方案就壓根達標不了,特斯拉的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以後連上路都不會被允許。不信走著瞧。就當下,因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方案,就已經讓它的車不能進入中國的各種敏感場所了。
下面是我個人對新能源汽車格局的預測。
一,兩年後,在中國市場,繼比亞迪之後,埃安和問界的銷量也會超過特斯拉。新能源汽車各品牌五年後國內的銷量格局會是:華為智選(多品牌共計)>比亞迪>埃安>零跑>哪吒>蔚來>小鵬>理想>極氪>深藍>特斯拉。對,我認為五年後特斯拉連中國市場的前十都進不了,而小米和百度也不一定能成,尤其是百度。
二,很多人說未來只有三到五家車企能活下來,但我認為現在前十的車企在未來五十年都還會存在,但是他們自己的車機系統和自動駕駛在二十年內都不會再存在。參考電腦和手機的情況,市場其實是可以容納很多個整機品牌的,但是像車機系統和自動駕駛這樣的產品,卻是會高度壟斷的。未來幾十年國產的車機系統和自動駕駛我認為只會剩下華為一家。
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絕對會比手機領域更加輝煌。手機領域的很多關鍵技術中國會被卡脖子,但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以後世界前十的車企,大機率會是美國一家(特斯拉),德國一家(大眾),印度也有可能會產生一家(塔塔),剩下的七強都是中國的,至於英法日韓的,則都會被擠岀前十。
很多人在看問題和做預測時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國力對企業的影響。
現在歐洲和日本的很多品牌之所以還能吃香,很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得益於它們國家曾經的強大,但是歐洲和日本現在已經衰落得差不多了。
美國和韓國實際上是一個從屬關係的共同體,他們的很多品牌現在能大行其道,得益於他們這個共同體現在還很強大,但是他們如今也已經在衰落的道路上狂奔著了。
現在世界的格局是東升西降,中國在快速崛起,歐美日韓在快速衰落,這對企業的影響會是非常巨大的。
蘋果和特斯拉必然會隨著美國的衰落而衰落,華為和比亞迪則必定會隨著中國的崛起而崛起。
不信?十年後便可見分曉,歡迎回來挖墳。
品牌力:特斯拉遠超比亞迪。
盈利能力:特斯拉遠超比亞迪。
國家對企業的隱性助力:特斯拉在現階段受益遠超比亞迪,但總體上呈東升西降的趨勢。
銷量:比亞迪遠超特斯拉。
性價比:比亞迪遠超特斯拉。
科技實力:比亞迪遠超特斯拉。
產品力:比亞迪與特斯拉互有優劣。
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實力:比亞迪遠超特斯拉。
未來前景:二十年內,特斯拉的方方面面都比不過比亞迪,比亞迪有能力收購特斯拉。
以上是現狀和結論,下面是分析。
特斯拉的兩大賣點,一是所謂的開放專利,二是所謂的自動駕駛。
所謂的開放專利這件事,不但讓特斯拉占據了一個道德制高點,同時也讓人下意識地覺得特斯拉的科技實力很強。
可事實上,這純粹就是馬斯克厚顏無恥的吹噓和炒作。
一,專利本來就是公開的,誰家都一樣。
二,馬斯克拿出來沽名釣譽的專利,主要是外觀專利和電控專利,特斯拉這兩個方面的專利,壓根就沒有任何一家車企使用過,因為完全就沒有使用的價值,更不存在所謂的因為特斯拉開放了專利才有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一說。同時,值得一說的是,特斯拉基本上也就只有這兩個方面和自動駕駛方面的專利罷了。
三,馬斯克說的專利可以讓人免費使用,原話是「允許別的車企基於善意去免費使用。」,至於善不善意還不是他說了算?他那麼無私的話,起訴小鵬侵犯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專利是怎麼回事?不是說特斯拉的專利技術可以讓人免費使用麼?最搞笑的是官司還打輸了。
四,比亞迪的專利數量遠超特斯拉,而且是差了兩個數量級。比亞迪的專利數是以萬為單位的,而特斯拉是以百為單位的。而且專利的質量比亞迪也同樣遠超特斯拉。
至於自動駕駛,實際上特斯拉也並不強,在所有做自動駕駛的公司裡面,它連前十都進不了,這可不是我瞎說的,德國的一家還算權威的機構做過測試,全球二十多家做自動駕駛的公司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倒數前三。特斯拉強就強在不把用戶的生命安全當回事,將一個使用說明上只敢標註為輔助駕駛的東西在營銷時胡亂吹噓成為完全的自動駕駛,忽悠得一幫無腦的沙碧一邊跪舔,一邊拿自己和別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公共場合秀智商。
在自動駕駛上,特斯拉不是選擇走純視覺方案麼?就這麼一個不把安全當回事,只為壓成本多賺錢的奇葩方案,居然還有很多人跪舔!真的是搞笑至極!我把話放在這裡,以後特斯拉的自動駕駛不改方案算我輸。別的不說,以後l3級以上的高階自動駕駛的安全標準,純視覺方案就壓根達標不了,特斯拉的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以後連上路都不會被允許。不信走著瞧。就當下,因為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方案,就已經讓它的車不能進入中國的各種敏感場所了。
下面是我個人對新能源汽車格局的預測。
一,兩年後,在中國市場,繼比亞迪之後,埃安和問界的銷量也會超過特斯拉。新能源汽車各品牌五年後國內的銷量格局會是:華為智選(多品牌共計)>比亞迪>埃安>零跑>哪吒>蔚來>小鵬>理想>極氪>深藍>特斯拉。對,我認為五年後特斯拉連中國市場的前十都進不了,而小米和百度也不一定能成,尤其是百度。
二,很多人說未來只有三到五家車企能活下來,但我認為現在前十的車企在未來五十年都還會存在,但是他們自己的車機系統和自動駕駛在二十年內都不會再存在。參考電腦和手機的情況,市場其實是可以容納很多個整機品牌的,但是像車機系統和自動駕駛這樣的產品,卻是會高度壟斷的。未來幾十年國產的車機系統和自動駕駛我認為只會剩下華為一家。
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絕對會比手機領域更加輝煌。手機領域的很多關鍵技術中國會被卡脖子,但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以後世界前十的車企,大機率會是美國一家(特斯拉),德國一家(大眾),印度也有可能會產生一家(塔塔),剩下的七強都是中國的,至於英法日韓的,則都會被擠岀前十。
很多人在看問題和做預測時都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國力對企業的影響。
現在歐洲和日本的很多品牌之所以還能吃香,很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得益於它們國家曾經的強大,但是歐洲和日本現在已經衰落得差不多了。
美國和韓國實際上是一個從屬關係的共同體,他們的很多品牌現在能大行其道,得益於他們這個共同體現在還很強大,但是他們如今也已經在衰落的道路上狂奔著了。
現在世界的格局是東升西降,中國在快速崛起,歐美日韓在快速衰落,這對企業的影響會是非常巨大的。
蘋果和特斯拉必然會隨著美國的衰落而衰落,華為和比亞迪則必定會隨著中國的崛起而崛起。
不信?十年後便可見分曉,歡迎回來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