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患兒應測量身體比例。測量身體比例的方法有上部量/下部量比值,身高/指距比值及坐高/下身長比值等。比較頭顱、脊椎等扁骨和四肢長骨長度,可了解疾病對不同骨骼生長速度的影響。上部量能代表頭和脊柱的生長情況,而下部量則代表下肢長骨的生長情況。另外通過計算上部量/下部量的比例了解小孩是否勻稱的生長,一般上下半身的中點在1歲移到肚臍,11~12歲上下部量大致相等。
如果上部量或下部量有問題,則可以反映孩子們一定部位的生長有問題,有利於我們發現相應部位存在的問題。另外還測量小孩的指距,這可以代表上肢的長度。比如通過觀測身體的比例可以發現,四肢比軀幹短提示先天性骨軟骨發育不良或長期甲狀腺功能低減;下部量長於上部量見於性腺功能低減;身材矮小但比例勻稱,並有骨齡落後者多見於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症。
如果上部量或下部量有問題,則可以反映孩子們一定部位的生長有問題,有利於我們發現相應部位存在的問題。另外還測量小孩的指距,這可以代表上肢的長度。比如通過觀測身體的比例可以發現,四肢比軀幹短提示先天性骨軟骨發育不良或長期甲狀腺功能低減;下部量長於上部量見於性腺功能低減;身材矮小但比例勻稱,並有骨齡落後者多見於生長激素缺乏性矮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