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肝功能化驗結果正常不會發生核黃疸。
核黃疸是一種嚴重的新生兒疾病,是新生兒的膽紅素腦病,主要特徵是高膽紅素血症,升高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神經症狀。該疾病的主要病因是新生兒溶血性黃疸。臨床表現常分為4期。警告期主要表現為嗜睡,吸吮反射減弱,精神萎靡,嘔吐,肌張力減退等;痙攣期,多發生在生後3~5天,主要表現為短時凝視,重者發生昏睡、肌肉強直、角弓反張、並出現抽搐、肌陣攣發作及屏氣青紫發作等;恢復期,大多發生在生後7~8日,上述症狀逐漸消失而病情恢復;後遺症期,多發生於生後2個月或更晚,可出現手足徐動症、舞蹈症、肌張力增強、眼球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能障礙等。
通常情況下,在血清膽紅素大於20mg/dl的情況下就有可能發生核黃疸,如果肝功能化驗結果正常,也就意味著血清膽紅素檢測正常,所以不會發生核黃疸。
核黃疸是一種嚴重的新生兒疾病,是新生兒的膽紅素腦病,主要特徵是高膽紅素血症,升高的膽紅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神經症狀。該疾病的主要病因是新生兒溶血性黃疸。臨床表現常分為4期。警告期主要表現為嗜睡,吸吮反射減弱,精神萎靡,嘔吐,肌張力減退等;痙攣期,多發生在生後3~5天,主要表現為短時凝視,重者發生昏睡、肌肉強直、角弓反張、並出現抽搐、肌陣攣發作及屏氣青紫發作等;恢復期,大多發生在生後7~8日,上述症狀逐漸消失而病情恢復;後遺症期,多發生於生後2個月或更晚,可出現手足徐動症、舞蹈症、肌張力增強、眼球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能障礙等。
通常情況下,在血清膽紅素大於20mg/dl的情況下就有可能發生核黃疸,如果肝功能化驗結果正常,也就意味著血清膽紅素檢測正常,所以不會發生核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