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草又稱爆卜草、燈籠泡、鬼燈籠,具有清熱解毒、消炎利水的功效,對感冒發熱、腮腺炎、支氣管炎、急性腎盂腎炎、睪丸炎、皰疹、癤瘡、疝氣痛等有治療作用。
燈籠草為茄科酸漿屬植物燈籠果的全草,味苦,藥性涼。現代研究發現,燈籠草含有酸漿雙古豆鹼、古豆鹼、右旋燈籠草鹼、消旋燈籠草鹼和酸漿內酯等成分,具有抗微生物、消炎、鎮痛、抗癌等作用。
燈籠草內服時需煎湯,一般每日用量為9~15克;燈籠草外用時,可取新鮮的燈籠草搗爛敷於患處,也可用燈籠草煎水洗患處。
燈籠草為茄科酸漿屬植物燈籠果的全草,味苦,藥性涼。現代研究發現,燈籠草含有酸漿雙古豆鹼、古豆鹼、右旋燈籠草鹼、消旋燈籠草鹼和酸漿內酯等成分,具有抗微生物、消炎、鎮痛、抗癌等作用。
燈籠草內服時需煎湯,一般每日用量為9~15克;燈籠草外用時,可取新鮮的燈籠草搗爛敷於患處,也可用燈籠草煎水洗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