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與志趣。
廣東省六校聯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詹天佑從小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夥伴一起用泥土仿作各種機器模型。後來他考入耶魯大學專攻鐵路工程並以優異成績畢業。回國後,他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
材料二:
錢偉長自幼喜讀經史,文史成績優異。「九一八」事變後,在清華大學歷史系就讀的他決定棄文從理,「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轉學物理。隨後,他對物理產生了興趣,完成了志向與興趣的完美結合,最終成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
復興中學團委將組織以「興趣與志趣」為主題的徵文活動,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立意:
1.興趣與志趣可以有機結合。
2.為個人培興趣,為國家擇志趣。
3.祖國有需要時,可以為志趣放棄興趣。
範文:
因興趣而始,擇志趣而成
人的成長,必先始於興趣。
愛因斯坦曾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興趣能為我們的初始學習提供最大的動力,鼓舞我們勇於探索;也能給予我們最大的學習熱情,鼓勵我們持續深入。就比如牛頓因為對蘋果落地感興趣而開始研究「萬有引力」,瓦特因水壺蓋被頂開產生興趣而開始研究蒸汽,詹天佑因對機器感興趣而最終走上鐵路建設之路。所以,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興趣的作用,以此為基,積極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但我們也應當認識到,興趣亦有高下之分。就如有人對網絡信息科學感興趣,也有人只對電腦遊戲感興趣;有人對足球運動感興趣,也有人只鍾情於賭球。人們的興趣,往往源於人內心中的原始慾望和情感刺激,但志趣則不同。
或許有人會問,志趣為何與興趣不同,志趣又是什麼?我想,志趣必當基於興趣而生,繼承其「趣」之意。但同時,志趣還必須源於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生,經過成熟的價值判斷和自我實現考量,志趣又應該伴隨著堅強意志而行,以「志」趨「趣」。所以,有人以追名逐利為興趣,而孟子卻以捨生取義為志趣;有人以功名利祿為興趣,而陶潛則志於安貧樂道。高尚的志趣催人奮發向上,而低俗的興趣卻會使人誤入泥淖,越陷越深。
同時,個人的興趣似乎往往只關注自身,但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有些事雖不容易使人產生興趣,卻也是社會發展所必須,是人們對於社會與國家發展應盡的責任。所以,我認為,志趣的內涵中還應當有一層「責任」在,我們在追尋之初不能僅僅追求個人之「趣」,還應思考國家之「責」,並以責為志。就如馮友蘭所說的,在礦井裡做工等不能不有人做,又如錢偉長雖自幼喜讀經史,卻能意識到「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從而一生以物理為志趣。但同時,追求志趣與責任,並不一意味著我們就完全放棄了自我。錢偉長為國家需要選擇物理,卻能在研究過程中找到物理的樂趣,並以此為動力,不斷前行在物理研究的道路上。
而對今日的我們來說,興趣與志趣最大的抉擇,也許就在於我們的專業選擇與就業選擇上。有人與興趣為基,選擇了諸如電競專業、藝術設計專業等等,也有人以志向與責任為由,選擇了參軍。而當我們自身面對林林總總的專業時,我想我們更應該摒棄急功近利的世俗觀念,將自身的興趣特產與國家的需要充分結合起來,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就如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她之所以選擇看似冷門的考古專業,既是因為自己從小喜歡歷史和文物,也是源於「敦煌女兒」樊錦詩等前輩一生淡漠功名,為敦煌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奉獻終身的精神影響。
紮根所愛,即使前行路上充滿挑戰,依然累並快樂;志在四方,不隨波逐流,選擇國之所需,才能不負韶華。就讓我們以最飽滿的興趣熱情和最冷靜的志趣思考,迎接自己的未來吧。
廣東省六校聯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詹天佑從小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夥伴一起用泥土仿作各種機器模型。後來他考入耶魯大學專攻鐵路工程並以優異成績畢業。回國後,他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
材料二:
錢偉長自幼喜讀經史,文史成績優異。「九一八」事變後,在清華大學歷史系就讀的他決定棄文從理,「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轉學物理。隨後,他對物理產生了興趣,完成了志向與興趣的完美結合,最終成為「中國近代力學之父」
復興中學團委將組織以「興趣與志趣」為主題的徵文活動,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立意:
1.興趣與志趣可以有機結合。
2.為個人培興趣,為國家擇志趣。
3.祖國有需要時,可以為志趣放棄興趣。
範文:
因興趣而始,擇志趣而成
人的成長,必先始於興趣。
愛因斯坦曾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興趣能為我們的初始學習提供最大的動力,鼓舞我們勇於探索;也能給予我們最大的學習熱情,鼓勵我們持續深入。就比如牛頓因為對蘋果落地感興趣而開始研究「萬有引力」,瓦特因水壺蓋被頂開產生興趣而開始研究蒸汽,詹天佑因對機器感興趣而最終走上鐵路建設之路。所以,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興趣的作用,以此為基,積極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實踐。但我們也應當認識到,興趣亦有高下之分。就如有人對網絡信息科學感興趣,也有人只對電腦遊戲感興趣;有人對足球運動感興趣,也有人只鍾情於賭球。人們的興趣,往往源於人內心中的原始慾望和情感刺激,但志趣則不同。
或許有人會問,志趣為何與興趣不同,志趣又是什麼?我想,志趣必當基於興趣而生,繼承其「趣」之意。但同時,志趣還必須源於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生,經過成熟的價值判斷和自我實現考量,志趣又應該伴隨著堅強意志而行,以「志」趨「趣」。所以,有人以追名逐利為興趣,而孟子卻以捨生取義為志趣;有人以功名利祿為興趣,而陶潛則志於安貧樂道。高尚的志趣催人奮發向上,而低俗的興趣卻會使人誤入泥淖,越陷越深。
同時,個人的興趣似乎往往只關注自身,但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有些事雖不容易使人產生興趣,卻也是社會發展所必須,是人們對於社會與國家發展應盡的責任。所以,我認為,志趣的內涵中還應當有一層「責任」在,我們在追尋之初不能僅僅追求個人之「趣」,還應思考國家之「責」,並以責為志。就如馮友蘭所說的,在礦井裡做工等不能不有人做,又如錢偉長雖自幼喜讀經史,卻能意識到「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從而一生以物理為志趣。但同時,追求志趣與責任,並不一意味著我們就完全放棄了自我。錢偉長為國家需要選擇物理,卻能在研究過程中找到物理的樂趣,並以此為動力,不斷前行在物理研究的道路上。
而對今日的我們來說,興趣與志趣最大的抉擇,也許就在於我們的專業選擇與就業選擇上。有人與興趣為基,選擇了諸如電競專業、藝術設計專業等等,也有人以志向與責任為由,選擇了參軍。而當我們自身面對林林總總的專業時,我想我們更應該摒棄急功近利的世俗觀念,將自身的興趣特產與國家的需要充分結合起來,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就如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她之所以選擇看似冷門的考古專業,既是因為自己從小喜歡歷史和文物,也是源於「敦煌女兒」樊錦詩等前輩一生淡漠功名,為敦煌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奉獻終身的精神影響。
紮根所愛,即使前行路上充滿挑戰,依然累並快樂;志在四方,不隨波逐流,選擇國之所需,才能不負韶華。就讓我們以最飽滿的興趣熱情和最冷靜的志趣思考,迎接自己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