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嚴重。
本人91年,坐標河南農村。
尤其這個過年,感受更深。因為很多和我一樣的同齡人,很多我的小學同學,都找不下對象。我的表弟已兩年沒有回來過年,也是因為找不下對象。沒有對象,回家難免要面對父母的抱怨、鄰居的舌根子,所以一個重鄉土的人寧願選擇外地過年。當然對於我的舅舅和妗子來說,他們的年也過不好。因為在農村,兒女完婚意味父母一輩子任務得到交待,意味著最基本的體面。
我表弟跟我同屆,1米75的個子,心情溫和,因為初中學習不好,就選擇輟學外出務工,現在蘇州的工廠上班,每個月有6000~7000左右的收。他身上發生的是我們這一屆小學同學身上的普遍現象。
我們這一屆人當時念到高中的不足四分之一,多數人初中輟學,或者職高、中專畢業後,在14、5歲的年級就外出進廠打工。因為年齡小,他們乾的都是又苦又累的學徒工,容易受人欺負,一年到頭好不容易攢了些錢到火車站又被人騙走,還有些進了黑磚廠、傳銷組織,家裡的錢也搭進去。
有次過年回去和小時候關係非常好的同學喝酒,喝多了他說,十八九歲在工地上當小工,晚上幾個人會偷偷跑出來到山上,一人一瓶白酒直接喝。喝多會哭一場,回去睡一覺,第二天接著幹活。
韓寒在他的雜文《青春》曾說,很多像他一樣的小鎮青年,與他一樣的青春,只是最後「本應該在心中的熱血,它塗在地上。」
圖片來自網絡-《天註定》劇照
打工的間隙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網吧包夜,打穿越火線、dnf。賺了錢,會買一輛鬼火,成群結隊呼嘯而過。過年回家就聚在一起喝酒打牌,貧乏的農村夜晚,喝酒打牌成了為數不多的娛樂方式。他們有時候也發點心聲,只是他們活躍於貼吧、快手,與上微博,刷知乎的白領活在兩個世界,雙方對彼此的世界一無所知,現實里「北京摺疊」比小說更魔幻,就像如果不是賣假貨,我們不知道辛巴一樣(一個在快手上坐擁7000萬粉絲的網紅)。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知道農村的單身男性群體有多龐大。
因為他們很少被看到,或者更多的時候,他們是標籤化的流水線工人、提桶者、富士康賺返費的。事實上,他們才是中國製造的底色。
只是如今,進廠出廠的多數人要為結婚這件事煩憂。同樣煩憂的還有他們的父母,我舅為了我表弟結婚終日奔走,但苦於沒有「口子」(合適的對象),時常憂心忡忡。我舅是農民工,初代農民工,像我父親和我多數小學同學父輩一樣,只受過小學教育,打工只能「出一把憨力」,他們農閒時到工地干建築活,農忙時回家務農。他們是成就中國基建狂魔背後的默默無聞者。近些年因為二代子女不願意再干這種又髒又累的工作,他們的待遇提升不少,搞粉刷一天有個300~400的收入。他一年到頭奔忙,給我表弟置辦了二層小樓,還買了輛國產的轎車,而且也說二婚有孩子、甚至是身體略微有殘疾的也可以考慮,但最近相中的一家女方提出了家裡房子不行,必須縣城買房才可以,我舅的整個春節更不好過了。
我表弟和小學同學們找不到對象背後是極端失衡的男女比例關係。內卷化不斷加劇,作為經濟落後的農村男性,尤其是以務農為生的北方農村,競爭力就更弱了。反過來,全國各地彩禮越收越高,要房要車要存款,各種因為彩禮鬧婚的事件層出不窮,本質上也是因為極端的供需關係導致,女性配偶「供不應求」,彩禮持續水漲船高。
這一切源頭,要從計劃生育和北方農村重男輕女的觀念說起。
2013年曾有學者提出中國男女比例失衡,在2020年的時候將有3000萬光棍。7年後,第七次人口普查,不幸證實。中國未婚男性有3000萬,其中2000萬集中在30歲以上。我91年出生,我們這一波人今年剛好30歲。
我國從1982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但管控最嚴格的時候90時代上旬,也就是我出生後的那幾年。
那時候計劃生育嚴苛到比現在執法過猶不及,罰款、拆家、牽牛羊、抱電視、打人經常發生。我媽曾經因為躲避計劃生育從房頂摔了下來,腰上留下了後遺症,陰天仍然會發作。因為管控的執行能力夠強,加上重男輕女的觀念,導致很多人選擇第一胎是男孩就選擇不生,第一胎是女孩很多棄掉。我的遠方表妹,跟我同齡,因為是第一胎,家裡想要一個男孩,就被送到了另一個親戚家裡。事實她被送人時,已經懂事。如今她已嫁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逢年過節回村的時候見過她回到親生父母那裡,如常的叫著爸媽,看不出被送人這件事對她內心的影響。
重男輕女觀念在河南如此嚴重,要從河南省的經濟結構說起,河南是農業大省,工業化始終落後於其他省份,早些年甚至為了多空出來些地,甚至想出了平墳這個主意。在農業生產里,男性就是家裡主要勞動力,而且因為農民不存在社保、養老保障,常年的勞作導致身體衰老損耗嚴重,很多農村老人老人如果沒有子女照顧,是很難生活自理的。生兒子,就成了一塊心病。
回到97年,我上學小學1年級,那一年香港回歸。當時我們班裡50多人,可是男孩卻占到30多個,男女比例已經嚴重失衡。當時只是覺得每次中午班集體大合唱,班裡總是因男生多聲音特別洪亮,並不能意識到未來有一天我的小學同學們會因找不到對象,整日聚在一起憂心喝酒。
回頭來看,作為一個影響幾億人命運的人口計劃,它帶來的長尾副作用,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和深遠。
本人91年,坐標河南農村。
尤其這個過年,感受更深。因為很多和我一樣的同齡人,很多我的小學同學,都找不下對象。我的表弟已兩年沒有回來過年,也是因為找不下對象。沒有對象,回家難免要面對父母的抱怨、鄰居的舌根子,所以一個重鄉土的人寧願選擇外地過年。當然對於我的舅舅和妗子來說,他們的年也過不好。因為在農村,兒女完婚意味父母一輩子任務得到交待,意味著最基本的體面。
我表弟跟我同屆,1米75的個子,心情溫和,因為初中學習不好,就選擇輟學外出務工,現在蘇州的工廠上班,每個月有6000~7000左右的收。他身上發生的是我們這一屆小學同學身上的普遍現象。
我們這一屆人當時念到高中的不足四分之一,多數人初中輟學,或者職高、中專畢業後,在14、5歲的年級就外出進廠打工。因為年齡小,他們乾的都是又苦又累的學徒工,容易受人欺負,一年到頭好不容易攢了些錢到火車站又被人騙走,還有些進了黑磚廠、傳銷組織,家裡的錢也搭進去。
有次過年回去和小時候關係非常好的同學喝酒,喝多了他說,十八九歲在工地上當小工,晚上幾個人會偷偷跑出來到山上,一人一瓶白酒直接喝。喝多會哭一場,回去睡一覺,第二天接著幹活。
韓寒在他的雜文《青春》曾說,很多像他一樣的小鎮青年,與他一樣的青春,只是最後「本應該在心中的熱血,它塗在地上。」
圖片來自網絡-《天註定》劇照
打工的間隙主要的娛樂方式就是網吧包夜,打穿越火線、dnf。賺了錢,會買一輛鬼火,成群結隊呼嘯而過。過年回家就聚在一起喝酒打牌,貧乏的農村夜晚,喝酒打牌成了為數不多的娛樂方式。他們有時候也發點心聲,只是他們活躍於貼吧、快手,與上微博,刷知乎的白領活在兩個世界,雙方對彼此的世界一無所知,現實里「北京摺疊」比小說更魔幻,就像如果不是賣假貨,我們不知道辛巴一樣(一個在快手上坐擁7000萬粉絲的網紅)。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知道農村的單身男性群體有多龐大。
因為他們很少被看到,或者更多的時候,他們是標籤化的流水線工人、提桶者、富士康賺返費的。事實上,他們才是中國製造的底色。
只是如今,進廠出廠的多數人要為結婚這件事煩憂。同樣煩憂的還有他們的父母,我舅為了我表弟結婚終日奔走,但苦於沒有「口子」(合適的對象),時常憂心忡忡。我舅是農民工,初代農民工,像我父親和我多數小學同學父輩一樣,只受過小學教育,打工只能「出一把憨力」,他們農閒時到工地干建築活,農忙時回家務農。他們是成就中國基建狂魔背後的默默無聞者。近些年因為二代子女不願意再干這種又髒又累的工作,他們的待遇提升不少,搞粉刷一天有個300~400的收入。他一年到頭奔忙,給我表弟置辦了二層小樓,還買了輛國產的轎車,而且也說二婚有孩子、甚至是身體略微有殘疾的也可以考慮,但最近相中的一家女方提出了家裡房子不行,必須縣城買房才可以,我舅的整個春節更不好過了。
我表弟和小學同學們找不到對象背後是極端失衡的男女比例關係。內卷化不斷加劇,作為經濟落後的農村男性,尤其是以務農為生的北方農村,競爭力就更弱了。反過來,全國各地彩禮越收越高,要房要車要存款,各種因為彩禮鬧婚的事件層出不窮,本質上也是因為極端的供需關係導致,女性配偶「供不應求」,彩禮持續水漲船高。
這一切源頭,要從計劃生育和北方農村重男輕女的觀念說起。
2013年曾有學者提出中國男女比例失衡,在2020年的時候將有3000萬光棍。7年後,第七次人口普查,不幸證實。中國未婚男性有3000萬,其中2000萬集中在30歲以上。我91年出生,我們這一波人今年剛好30歲。
我國從1982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但管控最嚴格的時候90時代上旬,也就是我出生後的那幾年。
那時候計劃生育嚴苛到比現在執法過猶不及,罰款、拆家、牽牛羊、抱電視、打人經常發生。我媽曾經因為躲避計劃生育從房頂摔了下來,腰上留下了後遺症,陰天仍然會發作。因為管控的執行能力夠強,加上重男輕女的觀念,導致很多人選擇第一胎是男孩就選擇不生,第一胎是女孩很多棄掉。我的遠方表妹,跟我同齡,因為是第一胎,家裡想要一個男孩,就被送到了另一個親戚家裡。事實她被送人時,已經懂事。如今她已嫁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逢年過節回村的時候見過她回到親生父母那裡,如常的叫著爸媽,看不出被送人這件事對她內心的影響。
重男輕女觀念在河南如此嚴重,要從河南省的經濟結構說起,河南是農業大省,工業化始終落後於其他省份,早些年甚至為了多空出來些地,甚至想出了平墳這個主意。在農業生產里,男性就是家裡主要勞動力,而且因為農民不存在社保、養老保障,常年的勞作導致身體衰老損耗嚴重,很多農村老人老人如果沒有子女照顧,是很難生活自理的。生兒子,就成了一塊心病。
回到97年,我上學小學1年級,那一年香港回歸。當時我們班裡50多人,可是男孩卻占到30多個,男女比例已經嚴重失衡。當時只是覺得每次中午班集體大合唱,班裡總是因男生多聲音特別洪亮,並不能意識到未來有一天我的小學同學們會因找不到對象,整日聚在一起憂心喝酒。
回頭來看,作為一個影響幾億人命運的人口計劃,它帶來的長尾副作用,遠比我們想像的嚴重和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