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與吐蕃(bō)王朝松贊干布和親,為加強藏、漢兩族的友好作出了貢獻。
52、玄奘(zàng)西遊取經:公元627年,玄奘孤身西行取經,歷經大小110個國家,到達佛教聖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長安,歷時18年,帶回佛經600餘部,著《大唐西域記》。
53、公元649年五月(一說599年一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ǎ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繁榮,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54、女皇武則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廢皇后王氏,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自此,武氏獨攬內宮大權,660年,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下詔委託武則天協理政事,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政;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共受朝拜,天下稱「二聖」,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自為皇太后臨朝聽政。次年,武后廢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在其掌理朝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55、請君入甕(wèng):武則天稱帝,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現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後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後者先發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
56、狄仁傑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傑,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後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傑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57、公元705年,武則天重病,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殺武則天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唐中宗李顯復位,恢復國號唐,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58、唐中宗復位後,讓其妻韋後當權,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韋後,擁其父睿宗復位,兩年後,睿宗傳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輔佐下,吏治不紊、綱紀有條,再次出現了中興局面,史稱「開元盛世」
59、公元713年,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隨遣唐使團來到中國,考中進士,在唐朝政府擔任官職,唐玄宗賜名:晁(cháo)衡。同期唐朝和尚鑒真東渡日本,將中國豐富的文化傳到日本。兩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終都客死他鄉。
60、李白和杜甫是歷史上最傑出的詩人,李白,字太白,被後人稱為「詩仙」,是繼屈原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字子美,後人稱為「詩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公元744年,兩位文學巨匠在洛陽相遇,成為歷史佳話,聞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61、安史之亂:唐玄宗執政後期,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安祿山自立為帝,號大燕皇帝,之後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唐軍乘機收復長安、洛陽。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此次叛變持續了8年,史稱「安史之亂」,也是唐代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62、楊貴妃,小字玉環,「姿色冠代」,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冊為貴妃,深得寵愛。安祿山叛亂攻陷潼關,唐玄宗攜楊貴妃逃離長安,至馬嵬(wéi)驛,將士殺奸相楊國忠,玄宗被逼縊殺楊貴妃,卒年38歲。
63、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黃巢率眾響應,公元880年黃巢義軍攻克長安,唐僖宗南逃,黃巢稱帝,改號大齊。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擊敗黃巢義軍,黃巢至狼虎谷自殺,起義失敗,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64、唐朝末期,經過藩鎮混戰,官宦專權,朋黨之爭,以及農民起義,唐王朝已處風雨飄搖之中,於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朱溫)所滅,唐高祖李淵創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業退出歷史舞台。
65、唐王朝滅亡以後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國先後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後周「點檢」(職位名稱,相當於皇家部隊司令)趙匡胤(yìn)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拜呼萬歲」,奪取周政權,即位皇帝,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建都開封。
66、南唐後主李煜(yù)是歷史上有名的詞作家,其亡國後的詞寫的極好,最著名的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67、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不久用同樣的方式罷免了各藩鎮的節度使,加強了中央集權。
68、寇準抗遼:寇準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時期入朝任職,因剛正不阿被貶;宋真宗即位後,再次被啟用任宰相。公元1004年,契丹大舉南下攻宋,兵至澶州,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挫敗契丹前鋒,雙方議和,訂立「澶州之盟」
69、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宋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萬言書給宋仁宗,名為《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主張變法,未被仁宗採納;宋神宗即位,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舊派執政,新法全部被廢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頗多,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70、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71、岳飛:南宋著名將領。公元1126年開始抗金衛國的戎馬生涯,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大舉南侵,岳飛、韓世忠、張俊等率領宋軍奮起抵抗,在郾(yǎn)城之戰中,岳飛破金兀朮騎兵「拐子馬」,大敗金軍,在岳飛乘勝追擊,收復失地之時,被宋廷召回,「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72、1260年,忽必烈自行集會稱汗,建元中統,改蒙古十二生肖紀年為漢制年號紀年,蒙古汗國分裂。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元」,這是蒙古帝國政權由世界性大一統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
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後來,南宋光復勢力陸秀夫、文天祥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崖山海戰失敗後,走投無路的南宋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滅亡。
73、元世祖時,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入華,17年後回國,寫下《馬可·波羅遊記》,將東方文化傳入歐洲,引起轟動,激起了西方人對東方的嚮往,西班牙人哥倫布正是想來到富庶的東方,而誤入美洲,發現了新大陸,開闢了歐美航線。
74、元世祖死後,其孫鐵穆耳即位,是為元成宗。元成宗時期,貪贓枉法日益嚴重,冤案層出不窮,一些文人感於時事,而且科舉取仕之路中斷,便採用當時流行的散曲、雜劇形式揭露對社會的不滿,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元曲誕生了,其中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創作了許多廣受民眾喜愛的作品。
75、元世祖中統年間,尚書省併入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地方機構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成為常設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從此,地方政治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省、江西、湖廣。
76、元朝末年,元順帝即位後,荒淫殘暴,民不聊生,許多地方爆發了農民起義,並割地稱王,自立國號。其中有一支由朱元璋領導的部隊,實力發展迅速,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南方勢力,於1368年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明,是為明太祖。同年八月,明將徐達率軍直搗元大都(北京),元順帝逃往塞外,統治中國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
77、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他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78、在此之前,施耐庵以宋人《宣和遺事》為藍本,並結合元雜劇中相關情節,把有關水滸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寫成《水滸傳》一書。《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
79、胡藍之獄:明太祖建國後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人被封為公爵、劉基被封為伯爵,湯和等被封為侯爵。有些功臣仗著自己的功勞,橫行不法,結黨專權,甚至威脅到朱元璋的君權。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發謀反之機,誅殺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並藉機廢除了一千六百年之久的丞相制度。
此後明太祖以「胡黨」為由,殺戮了不少無辜功臣,其中,77歲的李善長被賜死,全家共70多人被誅殺;公元1393年,涼國公藍玉被告謀反,全家被殺,並株連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時人稱之為「藍獄」,這兩次大獄持續了14年之久,後人合稱為「胡藍之獄」。後來又設置了「錦衣衛」特務機構,負責監察大臣的活動。
80、朱元璋洪武年間開始,科舉將出題範圍,限制在四書、五經之中,解釋還要以朱熹的集注為依據。每篇文章都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段落(八股)組成,用古人的語氣說話,不得增減,不能隨意引伸和發揮。此類文章的格式即為八股文,一直到清末隨著科舉廢除。
81、靖難之役: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帝,是為惠帝,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後,為保護自己的皇權,決定削藩,各藩王先後被革去兵權。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在北平起兵,其部隊稱為「靖難軍」,此次內戰史稱「靖難之變」。三年後,燕軍攻陷京都,建文帝失蹤(也有傳說是建文帝自焚宮中),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成為明代第三個皇帝。
82、空前絕後「誅十族」:朱棣入京即帝位後,立即誅殺建文帝的臣子、宮人、內官無數,並令建文帝的臣子方孝孺起草繼位詔書,方孝孺誓死不從,被朱棣誅殺九族親眷,外加學生,「十族」共873人。清初史家谷應泰嘆曰:「嗟(jiē)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強漢之律,不過五宗……世謂天道好還,而人命至重,遂可滅絕至此乎!」
83、明成祖即位後,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歷時六年終成一部集大成的曠世典籍——《永樂大典》。全書22,93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被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該書編成後,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淵閣,永樂遷都後,又移至北京。明朝末年,不斷散軼,今存不到800卷且散落於世界各地。
84、鄭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派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從公元1405年至1431年將近30年里,鄭和七次出海,先後到過印度洋沿海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
85、土木之變:公元1449年瓦刺太師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親征,兵敗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在群臣的簇擁下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史稱景帝。景帝力主抗戰,任命于謙負責指揮保衛北京,並取得了勝利,趕走了侵略軍。「北京保衛戰」在明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86、王陽明:字伯安,別號陽明。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心學集大成者。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87、公元1581年,明神宗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在清丈全國土地的基礎上,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把一切徵稅項目包括田賦、徭役、雜稅等合併起來徵收。1582年,張居正病死,十年的改革成果付諸東流。
88、海瑞:字汝賢,明朝著名清官。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但因為行事過於耿介,清廉到不近人情,執法不慎重調查等問題,也為人所詬病。海瑞去世時,僅有俸銀八兩舊衣數件。關於他的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89、明代名醫李時珍著《本草綱目》52卷,載藥物千餘種,驗方萬餘條,是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此書在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方面也頗有建樹,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90、鄭成功收復台灣: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入台灣,開始對台灣的殖民統治。1662年2月,鄭成功率軍趕走荷蘭殖民者,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灣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其後,鄭成功的子孫統治了台灣20多年,直至1683年,清軍進駐台灣,設立台灣省,鄭成功作為民族英雄,永留史冊。
91、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5月,福王朱由崧(sōng)被擁立為皇帝,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權,1645年,清兵揮師南下,至揚州遭到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頑強抵抗,因寡不敵眾,揚州陷落,史可法英勇就義。5月,清兵攻陷南京,弘光政權覆滅,福王被俘,次年被殺。南京失陷後,又有魯王、唐王、桂王建立政權抗清,先後被滅,其後退守台灣的鄭成功集團沿用南明永曆法統。1683年,清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大軍進攻台灣,鄭氏傷亡慘重,鄭氏大臣投降大清,至此全國統一。
92、曹雪芹與《紅樓夢》:康熙下江南的時候,經常住在江寧織造曹璽家中,曹璽的妻子孫氏是康熙的乳母,因受到康熙的眷顧,且織造又是個賺錢的差使,因此曹家成了豪門。雍正即位後,因皇室內部的糾紛牽連了曹家,雍正將曹氏抄家革職,曹家沒落。
曹璽有一曾孫,名曹霑(zhān),字雪芹,立誓將自身經歷寫成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小說《石頭記》,就是後來的《紅樓夢》,寫至第八十回,因兒子夭折,含恨而終;另一個文學家高鶚續寫了後四十回,使《紅樓夢》成為了一部完整的小說。《紅樓夢》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並稱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93、紀曉嵐與《四庫全書》:乾隆年間,由學者紀昀(紀曉嵐)為總纂官,合同戴震、姚鼐(nài)等用了十年的工夫,完成了《四庫全書》的編纂,分經、史、子、集四部,為後人研究我國的豐富文化遺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94、公元1842年,中英簽署不平等的《南京條約》,主要內容是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協定海關稅則,割讓香港島。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95、公元1861年,清政府命曾國藩統轄江蘇等四省軍務,洋務運動(1861—1894)開始,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編練陸海軍,設西式學堂。
96、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爆發。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97、《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康有為聯合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舉人1300多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反對在《馬關條約》上簽字,要求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
98、公元1898年,光緒帝根據康有為等人的奏章,下詔定國事,施行「戊戌變法」,百日後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幽禁,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維新人士被害,史稱「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只維持一百日的戊戌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99、1899年,義和團拳亂爆發于山東,最終導致慈禧太后向列強11國宣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公元1901年,清代表李鴻章與11國(英、法、日、俄、德、美、意、奧、西、比、荷)公使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100、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領新軍工程第八營首先發難,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次日攻占武昌城,武昌起義勝利。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宣告成立,宣布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國號「中華民國」
52、玄奘(zàng)西遊取經:公元627年,玄奘孤身西行取經,歷經大小110個國家,到達佛教聖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長安,歷時18年,帶回佛經600餘部,著《大唐西域記》。
53、公元649年五月(一說599年一月),唐太宗病逝,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ǎ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文化繁榮,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54、女皇武則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廢皇后王氏,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自此,武氏獨攬內宮大權,660年,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下詔委託武則天協理政事,武則天從參政步入執政;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共受朝拜,天下稱「二聖」,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自為皇太后臨朝聽政。次年,武后廢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武則天稱帝後,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在其掌理朝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
55、請君入甕(wèng):武則天稱帝,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現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後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後者先發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
56、狄仁傑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傑,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傑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後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傑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57、公元705年,武則天重病,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殺武則天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唐中宗李顯復位,恢復國號唐,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58、唐中宗復位後,讓其妻韋後當權,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韋後,擁其父睿宗復位,兩年後,睿宗傳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輔佐下,吏治不紊、綱紀有條,再次出現了中興局面,史稱「開元盛世」
59、公元713年,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隨遣唐使團來到中國,考中進士,在唐朝政府擔任官職,唐玄宗賜名:晁(cháo)衡。同期唐朝和尚鑒真東渡日本,將中國豐富的文化傳到日本。兩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終都客死他鄉。
60、李白和杜甫是歷史上最傑出的詩人,李白,字太白,被後人稱為「詩仙」,是繼屈原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字子美,後人稱為「詩聖」,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公元744年,兩位文學巨匠在洛陽相遇,成為歷史佳話,聞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61、安史之亂:唐玄宗執政後期,范陽節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安祿山自立為帝,號大燕皇帝,之後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唐軍乘機收復長安、洛陽。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後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此次叛變持續了8年,史稱「安史之亂」,也是唐代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62、楊貴妃,小字玉環,「姿色冠代」,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冊為貴妃,深得寵愛。安祿山叛亂攻陷潼關,唐玄宗攜楊貴妃逃離長安,至馬嵬(wéi)驛,將士殺奸相楊國忠,玄宗被逼縊殺楊貴妃,卒年38歲。
63、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黃巢率眾響應,公元880年黃巢義軍攻克長安,唐僖宗南逃,黃巢稱帝,改號大齊。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擊敗黃巢義軍,黃巢至狼虎谷自殺,起義失敗,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64、唐朝末期,經過藩鎮混戰,官宦專權,朋黨之爭,以及農民起義,唐王朝已處風雨飄搖之中,於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朱溫)所滅,唐高祖李淵創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業退出歷史舞台。
65、唐王朝滅亡以後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國先後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後周「點檢」(職位名稱,相當於皇家部隊司令)趙匡胤(yìn)在陳橋驛發動兵變,「黃袍加身、拜呼萬歲」,奪取周政權,即位皇帝,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建都開封。
66、南唐後主李煜(yù)是歷史上有名的詞作家,其亡國後的詞寫的極好,最著名的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67、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解除了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不久用同樣的方式罷免了各藩鎮的節度使,加強了中央集權。
68、寇準抗遼:寇準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時期入朝任職,因剛正不阿被貶;宋真宗即位後,再次被啟用任宰相。公元1004年,契丹大舉南下攻宋,兵至澶州,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挫敗契丹前鋒,雙方議和,訂立「澶州之盟」
69、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宋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萬言書給宋仁宗,名為《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主張變法,未被仁宗採納;宋神宗即位,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並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舊派執政,新法全部被廢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頗多,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70、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71、岳飛:南宋著名將領。公元1126年開始抗金衛國的戎馬生涯,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大舉南侵,岳飛、韓世忠、張俊等率領宋軍奮起抵抗,在郾(yǎn)城之戰中,岳飛破金兀朮騎兵「拐子馬」,大敗金軍,在岳飛乘勝追擊,收復失地之時,被宋廷召回,「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72、1260年,忽必烈自行集會稱汗,建元中統,改蒙古十二生肖紀年為漢制年號紀年,蒙古汗國分裂。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國號詔》法令,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元」,這是蒙古帝國政權由世界性大一統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
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後來,南宋光復勢力陸秀夫、文天祥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軍對小皇帝窮追不捨。崖山海戰失敗後,走投無路的南宋終於在1279年3月19日隨著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滅亡。
73、元世祖時,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入華,17年後回國,寫下《馬可·波羅遊記》,將東方文化傳入歐洲,引起轟動,激起了西方人對東方的嚮往,西班牙人哥倫布正是想來到富庶的東方,而誤入美洲,發現了新大陸,開闢了歐美航線。
74、元世祖死後,其孫鐵穆耳即位,是為元成宗。元成宗時期,貪贓枉法日益嚴重,冤案層出不窮,一些文人感於時事,而且科舉取仕之路中斷,便採用當時流行的散曲、雜劇形式揭露對社會的不滿,一種新的文學形式——元曲誕生了,其中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被稱為「元曲四大家,創作了許多廣受民眾喜愛的作品。
75、元世祖中統年間,尚書省併入中書省總領全國政務;地方機構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成為常設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從此,地方政治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省、江西、湖廣。
76、元朝末年,元順帝即位後,荒淫殘暴,民不聊生,許多地方爆發了農民起義,並割地稱王,自立國號。其中有一支由朱元璋領導的部隊,實力發展迅速,先後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南方勢力,於1368年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明,是為明太祖。同年八月,明將徐達率軍直搗元大都(北京),元順帝逃往塞外,統治中國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
77、元末明初,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群雄割據,期間人民流離失所,羅貫中作為底層的知識分子,思考並希望結束動盪造成的悲慘局面。他就東漢末年的歷史創作了《三國演義》這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
78、在此之前,施耐庵以宋人《宣和遺事》為藍本,並結合元雜劇中相關情節,把有關水滸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寫成《水滸傳》一書。《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
79、胡藍之獄:明太祖建國後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人被封為公爵、劉基被封為伯爵,湯和等被封為侯爵。有些功臣仗著自己的功勞,橫行不法,結黨專權,甚至威脅到朱元璋的君權。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發謀反之機,誅殺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並藉機廢除了一千六百年之久的丞相制度。
此後明太祖以「胡黨」為由,殺戮了不少無辜功臣,其中,77歲的李善長被賜死,全家共70多人被誅殺;公元1393年,涼國公藍玉被告謀反,全家被殺,並株連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時人稱之為「藍獄」,這兩次大獄持續了14年之久,後人合稱為「胡藍之獄」。後來又設置了「錦衣衛」特務機構,負責監察大臣的活動。
80、朱元璋洪武年間開始,科舉將出題範圍,限制在四書、五經之中,解釋還要以朱熹的集注為依據。每篇文章都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段落(八股)組成,用古人的語氣說話,不得增減,不能隨意引伸和發揮。此類文章的格式即為八股文,一直到清末隨著科舉廢除。
81、靖難之役: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後,皇太孫朱允炆即帝,是為惠帝,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後,為保護自己的皇權,決定削藩,各藩王先後被革去兵權。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在北平起兵,其部隊稱為「靖難軍」,此次內戰史稱「靖難之變」。三年後,燕軍攻陷京都,建文帝失蹤(也有傳說是建文帝自焚宮中),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成為明代第三個皇帝。
82、空前絕後「誅十族」:朱棣入京即帝位後,立即誅殺建文帝的臣子、宮人、內官無數,並令建文帝的臣子方孝孺起草繼位詔書,方孝孺誓死不從,被朱棣誅殺九族親眷,外加學生,「十族」共873人。清初史家谷應泰嘆曰:「嗟(jiē)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強漢之律,不過五宗……世謂天道好還,而人命至重,遂可滅絕至此乎!」
83、明成祖即位後,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歷時六年終成一部集大成的曠世典籍——《永樂大典》。全書22,93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被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該書編成後,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淵閣,永樂遷都後,又移至北京。明朝末年,不斷散軼,今存不到800卷且散落於世界各地。
84、鄭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派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從公元1405年至1431年將近30年里,鄭和七次出海,先後到過印度洋沿海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
85、土木之變:公元1449年瓦刺太師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親征,兵敗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國不可一日無主,於是,在群臣的簇擁下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史稱景帝。景帝力主抗戰,任命于謙負責指揮保衛北京,並取得了勝利,趕走了侵略軍。「北京保衛戰」在明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86、王陽明:字伯安,別號陽明。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心學集大成者。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87、公元1581年,明神宗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在清丈全國土地的基礎上,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把一切徵稅項目包括田賦、徭役、雜稅等合併起來徵收。1582年,張居正病死,十年的改革成果付諸東流。
88、海瑞:字汝賢,明朝著名清官。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但因為行事過於耿介,清廉到不近人情,執法不慎重調查等問題,也為人所詬病。海瑞去世時,僅有俸銀八兩舊衣數件。關於他的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89、明代名醫李時珍著《本草綱目》52卷,載藥物千餘種,驗方萬餘條,是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此書在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方面也頗有建樹,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90、鄭成功收復台灣: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入台灣,開始對台灣的殖民統治。1662年2月,鄭成功率軍趕走荷蘭殖民者,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灣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其後,鄭成功的子孫統治了台灣20多年,直至1683年,清軍進駐台灣,設立台灣省,鄭成功作為民族英雄,永留史冊。
91、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5月,福王朱由崧(sōng)被擁立為皇帝,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權,1645年,清兵揮師南下,至揚州遭到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頑強抵抗,因寡不敵眾,揚州陷落,史可法英勇就義。5月,清兵攻陷南京,弘光政權覆滅,福王被俘,次年被殺。南京失陷後,又有魯王、唐王、桂王建立政權抗清,先後被滅,其後退守台灣的鄭成功集團沿用南明永曆法統。1683年,清朝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大軍進攻台灣,鄭氏傷亡慘重,鄭氏大臣投降大清,至此全國統一。
92、曹雪芹與《紅樓夢》:康熙下江南的時候,經常住在江寧織造曹璽家中,曹璽的妻子孫氏是康熙的乳母,因受到康熙的眷顧,且織造又是個賺錢的差使,因此曹家成了豪門。雍正即位後,因皇室內部的糾紛牽連了曹家,雍正將曹氏抄家革職,曹家沒落。
曹璽有一曾孫,名曹霑(zhān),字雪芹,立誓將自身經歷寫成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小說《石頭記》,就是後來的《紅樓夢》,寫至第八十回,因兒子夭折,含恨而終;另一個文學家高鶚續寫了後四十回,使《紅樓夢》成為了一部完整的小說。《紅樓夢》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並稱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93、紀曉嵐與《四庫全書》:乾隆年間,由學者紀昀(紀曉嵐)為總纂官,合同戴震、姚鼐(nài)等用了十年的工夫,完成了《四庫全書》的編纂,分經、史、子、集四部,為後人研究我國的豐富文化遺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94、公元1842年,中英簽署不平等的《南京條約》,主要內容是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協定海關稅則,割讓香港島。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外國簽訂的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95、公元1861年,清政府命曾國藩統轄江蘇等四省軍務,洋務運動(1861—1894)開始,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編練陸海軍,設西式學堂。
96、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爆發。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97、《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後,康有為聯合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舉人1300多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反對在《馬關條約》上簽字,要求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
98、公元1898年,光緒帝根據康有為等人的奏章,下詔定國事,施行「戊戌變法」,百日後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光緒帝被幽禁,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維新人士被害,史稱「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只維持一百日的戊戌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99、1899年,義和團拳亂爆發于山東,最終導致慈禧太后向列強11國宣戰,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公元1901年,清代表李鴻章與11國(英、法、日、俄、德、美、意、奧、西、比、荷)公使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100、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領新軍工程第八營首先發難,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次日攻占武昌城,武昌起義勝利。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宣告成立,宣布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國號「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