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
14世紀,噶舉派高僧唐東傑布在雲遊途中於1430年主持營建了據說是西藏的第一座鐵索橋。在建橋過程中,他發現民工中有七個能歌善舞的姐妹,遂在白面具戲基礎上,吸收佛經傳說和民間傳說故事中帶有戲劇因素的內容編排表演節目、設計唱腔動作和鼓鈸伴奏,指導七姐妹演出,藉以宣傳宗教,為行善修橋募集資金。七姐妹天生麗質、舞姿輕盈、歌聲優美動聽,觀者以為仙女下凡,贊其為「阿吉拉姆」,所以藏戲又被稱作「阿吉拉姆」,亦由此而得名。
17世紀時,藏戲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
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於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所以它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
在幾百年的流傳過程中,藏戲先後出現了許多傳統劇目,至今久演不衰的是著名的八大藏戲。各個劇目的演出時間不等,短的只要幾個小時,長的可連演幾天,但每出戲一般都可分為序幕、正戲、和告別祝福儀式三大部分。
14世紀,噶舉派高僧唐東傑布在雲遊途中於1430年主持營建了據說是西藏的第一座鐵索橋。在建橋過程中,他發現民工中有七個能歌善舞的姐妹,遂在白面具戲基礎上,吸收佛經傳說和民間傳說故事中帶有戲劇因素的內容編排表演節目、設計唱腔動作和鼓鈸伴奏,指導七姐妹演出,藉以宣傳宗教,為行善修橋募集資金。七姐妹天生麗質、舞姿輕盈、歌聲優美動聽,觀者以為仙女下凡,贊其為「阿吉拉姆」,所以藏戲又被稱作「阿吉拉姆」,亦由此而得名。
17世紀時,藏戲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
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由於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方言語音的不同,所以它擁有眾多的藝術品種和流派。
在幾百年的流傳過程中,藏戲先後出現了許多傳統劇目,至今久演不衰的是著名的八大藏戲。各個劇目的演出時間不等,短的只要幾個小時,長的可連演幾天,但每出戲一般都可分為序幕、正戲、和告別祝福儀式三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