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城體制內上班的朋友講:現在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基本不會下鄉鎮了。原因的一方面,公務用車派車很難,程序複雜,得提前幾天預約審批,且只能按審批的路線跑,如果臨時改變行車路線,很麻煩,因為每輛公務車都在大平台的監控下。
原因的另一個方面,下鄉鎮住酒店、吃飯和車輛產生的費用,基本都得自己掏錢,或者墊付,由於公用經費緊張且管理嚴,經常很長時間沒錢報銷。感覺下鄉鎮得自己出錢,挺吃虧。
原因的第三個方面,其實現在的鄉鎮,更多的是缺項目,缺資金,這幾年因資金緊張,你又給不了鄉鎮項目和資金,很多實際問題沒錢就很難解決。所以,下鄉鎮,沒項目資金給人家,很尷尬,鄉鎮也不咋歡迎。
原因的第四個方面,減少鄉鎮的負擔。像在以前,有事沒事都往鄉鎮跑,吃的喝的,住的,車輛的費用,需要一大筆錢不說,鄉鎮也要準備和陪同應對,很累。
覺得朋友講的,這樣也很好,非必要就不要下鄉鎮,一來節省經費開支,二來減輕鄉鎮負擔,三來把精力放在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
原因的另一個方面,下鄉鎮住酒店、吃飯和車輛產生的費用,基本都得自己掏錢,或者墊付,由於公用經費緊張且管理嚴,經常很長時間沒錢報銷。感覺下鄉鎮得自己出錢,挺吃虧。
原因的第三個方面,其實現在的鄉鎮,更多的是缺項目,缺資金,這幾年因資金緊張,你又給不了鄉鎮項目和資金,很多實際問題沒錢就很難解決。所以,下鄉鎮,沒項目資金給人家,很尷尬,鄉鎮也不咋歡迎。
原因的第四個方面,減少鄉鎮的負擔。像在以前,有事沒事都往鄉鎮跑,吃的喝的,住的,車輛的費用,需要一大筆錢不說,鄉鎮也要準備和陪同應對,很累。
覺得朋友講的,這樣也很好,非必要就不要下鄉鎮,一來節省經費開支,二來減輕鄉鎮負擔,三來把精力放在需要解決問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