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指舊時出家人對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稱,同時,這名詞還是文人雅士的自稱,如道家李白自稱青蓮居士,蘇軾自稱東坡居士,唐寅自稱六如居士,孫越自稱明月居士等,最早出現於儒家《禮記・玉藻》,印度佛教傳入後,又被用翻譯入佛經,在我國古代,居士一詞原出於禮記玉藻篇,在韓非子一書中,亦謂有任?、華仕等居士,皆指頗有道藝而不求仕宦之處士,其後,我國與日本多不依經律所說之本意,而泛稱有道之處士為居士。信士,指信奉佛教的在家男子,漢碑有義士之稱,泛指出財布施者,宋避太宗趙光義諱,改稱信士,後因專稱信仰佛教而出錢布施的人,誠實可信的人,出自《荀子・王霸》。
居士和信士有什麼區別[朗讀]
@yuty
頂0
加入收藏
相關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