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乏的勵志語錄
1、缺乏信任的感情,就像是一部沒有信號的手機,只能玩遊戲。
2、所謂睡貨,可用八個字概括:春困,夏乏,秋盹,冬眠。
3、讀書人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還應擔心學習缺乏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勇敢向前走。
4、人生就是要搏鬥――與環境,與摧殘人生命的悲觀沮喪,與貧窮睏乏愚昧無知各式各樣的仇敵搏鬥。
5、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6、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幹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勞的意志。
7、窮人由於缺乏教育,使得人窮的同時,不僅志窮還有著更多的智窮。
8、埋首俯身,全為了奮力向上,並不是對頭上的太陽缺乏感情。
9、無論才能知識多麼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飢,無補於事。
10、人生不能缺乏的是雨夜——淅瀝地,獨自的雨夜。這樣的雨夜裡,天有淚,燭有淚。天淚有聲,燭淚有形,唯有斯人面上簌簌流下的,是點點無聲無形的熱淚。
11、樂觀的人能重整旗鼓東山再起,悲觀的人因缺乏自信,往往一敗塗地。
12、其實世界上沒有永遠的陌生,只是缺乏應有的包容,其實世界上也不缺乏永恆,每個冷冷的瞬間,都鐫刻著無常的不朽。
13、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14、正是因為你內心沒有愛,所以你不停地從外面尋找愛來填滿自己。這種愛的缺乏就是你的孤獨,而當你看到這個真相,你就再也不會試圖用外在的人或事來填補了。
15、平凡充斥著生活的角角落落,平凡永遠是生命的主流,平凡是一束素菊,缺乏艷麗,卻充滿真誠。
16、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是對希望及機遇憧憬破滅的挫敗感。
17、當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時候是不應當嬉笑的。為了一個人的誕生而舉行慶祝是缺乏知覺的人的行為。應當保留你的歡樂,在一個充分地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時候發泄。
18、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科學是奧妙無窮的。
19、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0、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
22、人才乏於上,則有沉廢伏匿在下,而不為當時所知者矣。
23、如果說這個國家的孩子沒有了天真,那麼這個國家的未來一定缺乏想像。
24、孩子靈魂的豐富創造,補償了母親靈魂的日漸貧乏。青春是玫瑰花壞,老年如荊棘王冠。
25、對作家來說,寫得少是這樣的有害,就跟醫生缺乏診病的機會一樣。
26、比較快樂的人生看法,在於起床時,對於將臨的一日,沒有那麼深沉的算計。完全沒有缺乏的人也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快樂了。快樂是一種等待的過程。突然而來的所謂「驚喜」,事實上叫人手足無措。
27、在學習上不肯鑽研的人是不會提出問題的;在事業上缺乏突破力的人是不會有所創新的。
28、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9、若缺乏工作的願景,不可能看見成效。
30、了工作,為了成為藝術家,一個人需要愛。至少,要使他的作品不缺乏感情,他首先要自己感覺到這一點,並且,他要愛工作與愛生活。
31、無論才能知識多麼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飢,無補於事。
32、缺乏信心並不是因為出現了困難,而出現困難倒是因為缺乏信心。
33、宿命論是那些缺乏毅力的弱者的藉口。
34、若缺乏大度之心,在爭執過程中,得理不饒人,即便你爭贏了,獲得一時的勝利,那又如何。
35、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36、假如你覺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貧乏,不要去指責生活,而應該指責你自己。
37、許多天才因缺乏勇氣而在這世界消失。每天,默默無聞的人們被送入墳墓,他們由於膽怯,從未嘗試著努力過;他們若能接受誘導起步,就很有可能功成名就。
38、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9、可以量深淺的愛情是貧乏的。
40、緣分。一切不明不白,不清不楚的事情都歸類於緣分與愛情,人類知識的貧乏無以復加。
41、現代人最大的缺點,是對自己的職業缺乏愛心。
42、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43、愛是美好帶來的歡欣,智慧創造的奇觀,神仙賦予的驚奇。缺乏愛的人渴望得到它,擁有愛的人萬般珍惜它。
44、沒有理智的感情固然淡而無味,但缺乏感情的理智也太艱澀粗糙,真是讓人難以下咽。
45、缺乏對事業的熱愛,才華也是無用的。
46、自學如果缺乏恆心,專業知識就無法得到鞏固;如果沒有事業心,遇到困難就會止步不前,甚至半途而廢。
47、缺乏真正的朋友及是最純粹最可憐的孤獨;沒有友誼則斯世不過是一片荒野。
48、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49、有許多東西,只要我們對它們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覺性,就可能成為我們的包袱,成為我們的負擔。
50、我們愈是學習,愈覺得自己的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