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世事難料,僅僅相差幾個月的時間,全球對超級大國的綜合評價,可能就是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從阿富汗撤離的混亂,讓全球都想起來1975年的狀況,實際上的混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頓時給外界留下了超級大國真是垂垂老矣的綜合感覺。但是僅僅不到一年。一場歐洲東部邊緣的戰爭,好像又讓外界感覺超級大國突然實力暴漲,大有王者歸來的架勢。這是因為超級大國還沒有直接出手,就讓一個全面鬥了快100年的宿敵損兵折將,越來越有深陷泥潭的趨勢。於是又有不少人感覺超級大國領頭的某約,強大到無與倫比;似乎馬上要橫掃全球,繼續領導藍星幾百年。而且超級大國內部也有不少人以此嘗到了甜頭,甚至幻想把在歐洲東部邊界這種「隔山打牛」的模式,推廣到全球的其他熱點地區,尤其上某某方向,以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
但問題是同樣一個超級大國只相隔幾個月,怎麼在全球的評價就能有天壤之別?說到底,凡是認為超級大國已經沒落不堪,風吹就倒的看法;和超級大國再次強大無比,不費吹灰之力都可以擊敗或者拖垮其他大國的看法,都是片面而非理性的。超級大國在阿富汗撤離時的混亂與不堪,與當今不直接出手就可以拖住一個長期對手;其實都是同一個超級大國。在短短的幾個月內,是不可能出現國力包括軍力的爆髮式增強,也很難出現斷崖失速式的國力和軍力的迅速衰退。而外界用不同背景就可以對同一個國家的國力和軍力水平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本身就是既不科學也不符合基本實際。超級大國在阿富汗的混亂,本質上是把一場戰爭大規模外包而造成的供應失調,最終把一場撤退搞成了潰退。上層失能、指揮協調失誤?
是根本原因所在。當然在這種混亂局面發生的同時,超級大國空軍也建立了一個空中走廊,派遣了上百架c17戰略運輸機和配套的大量空中加油機。僅僅在2周內就通過完全空運的模式,撤走了十幾萬人,除了因為趴飛機而出現的慘劇外,基本沒有什麼其他的空運事故。這說明超級大國的實際軍事運作能力仍然沒有缺席。也就是在整體局面混亂的同時,必須仍然認識到超級大國綜合軍力家底的厚實。而現在的戰爭,超級大國沒有出手就可以全面壓制對手,於是又有人往完全相反的方向無限拔高,這其實也是片面甚至是錯誤的認知。首先超級大國從一開始就不敢下場干預,實際上是助長了全面戰爭的風險;當然也可以說是一個退避三舍式的戰略圈套。後來戰局的變化,不單純是超級大國本身提供了武器支持?
而部分歐洲國家加英國提供的武器援助規模甚至比超級大國一家還大。從本質上來說,這類戰爭其實是激發了整個西方世界的集體性的安全焦慮,因此才表現得如此抱團。這本身是超級大國想直接或者間接獲得的一個戰略結果;而不是因為超級大國本身的實力增強獲得戰略成績。如果同樣規模的戰爭發生在歐洲之外,那麼對西方世界的刺激絕對沒有這麼強烈,也不會出現如此一邊倒的,感觀和利益一致的情況。超級大國通過這種誘導式的綜合性操作。短時間內確實可以起到增加自己戰略基本盤的凝聚效應。在能源和防務出口方面,也可以獲得一些短期甚至中長期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此操作。並不能解決西方世界固有的和長期的矛盾。尤其是影響超級大國未來發展的內部尖銳矛盾。對超級大國自身來說,長期的去工業化,和內部國民結構不可逆轉的異化。
這才是最致命的問題。但是通過拱火和挑撥歐亞大陸上的矛盾甚至引發戰爭,仍然無法徹底解決超級大國自身的這兩大陷阱。超級大國輸出給戰區的一些單兵武器,確實比較先進。但是所謂的先進只是相對於參戰方四五十年前的那些鋼鐵古董來說;如果相對於其他一流軍事大國,不論標槍還是毒刺,還是靈巧的無人機,都有性能相似甚至功能更強的型號大量裝備和出口。歐洲的一場大規模陸戰,更解決不了福特級的電磁系統長期趴窩的現實。對於超級大國空軍如何改進f22a和f35,或者直接發展6代機這些事關未來幾十年全球軍力制高點的技術也毫無幫助。說到底,全球下一個100年競爭的關鍵,完全不在東歐戰區。今後100年超級大國能不能還是超級大國,關鍵還在於和另外一家的長期內力比拼!這場戰爭的結果無論如何,也不過是全球大格局中的一朵小浪花。
- 軍事問答
- 答案列表
超級大國的軍事實力,已經大大增強[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