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看很簡單,就是歷史的機緣,並不太複雜。
80年代,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機會烽起,政府要支持的領域極多,從航天、航空到高鐵、汽車、飛機,再到國計民生的石油、石化,這個時候把輕工業生產能力提升起來,滿足消費者的生活需要,是第一要務。
對於晶片這種較為底層,技術要求高,投入大,我們當時也能買到的產品不夠重視,沒把它當成戰略重點。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以當時國際環境,當前需解決的重點問題,晶片根本排不上號。當時電腦都是ibm、ast、康柏、sony、東芝、日立、菲利浦,台灣有些品牌也不錯。買一台台式機,價格就是15000元到20000元,那時中國人一年工資才拿3000元,萬元戶是富人的代名詞。搞晶片,搞出來能賣給誰。
那個時候搞晶片就沒搞電腦重要。要現在的情況往回看,覺得自己有先見之明,那是自嗨。
台灣80年代已是4小龍之一,民營多領域發展的不錯,電子產品也已有作為。正好張忠謀回台任了中研院長,他做晶片出身,也看到未來晶片產業機會,在他的推動下,台當局也支持,台積電才發展起來。
台灣發展出晶片代工,還有一個背景,就是包括美國,認為晶片製造,大量耗水、耗電、污染,不願把晶片代工放在本土,要移出美國。這種情況下,能承接和願意承接的地方都不多,對地方經濟貢獻也不大。
台積電自己並無核心技術,就是跑製程,設備是別人的,投資很大,很多年風雨飄搖中。用大陸兩個企業比一下,一個極成功的華為,一個大家很不以為然的聯想。
這三家公司都是1985年前後成立,投入的資金華為只有幾萬元人民幣,聯想不管是幾十萬還是幾百萬,也是人民幣。台積電成立之初,台灣當局的投資是2億美元,可以說無論是華為還是聯想,和台積電的投資是天地之別,2億美元那時中國政府不可能拿出來投一家企業。
經過這幾十年發展,2021年華為在多輪制裁打擊下的收入是6340億人民幣,約996億美元,聯想集團2021年營收607億美元,台積電2021年營收568億美元。
如果從投資回報來看,台積電不如華為,其實也不如聯想。而從對社會經濟的價值,如果沒有聯想電腦,中國的數字化,網際網路發展都會受影響。我個人就是因為90年代,聯想把586電腦打到萬元左右,我去買了人生中第一台電腦,改變了我的一生。而華為的價值不需要我多說了。
因為到了這個節點,晶片被用來作為卡我們脖子的工具,我們才發現台積電的重要,三年前,中國有幾個人知道台積電。
而且台積電自己也無設備,只能做代工,代工這有什麼別人做不了?只是以前我們沒幹,美國人不想干,才有了這個空檔,給了台積電機會?
2023年後,大陸的產能一吐,美國、韓國、日本各地都加大晶片投資,台積電能不能活,都是問題。
美國卡中國脖子,但依然得賣晶片,因為不賣,它不能用晶片自己生產產品。大陸自己晶片能力起來,就可以不買美國晶片,那時台積電就自己吃晶片吧。
- 數碼問答
- 答案列表
大陸為什麼沒有台積電[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