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又稱「羊肉火鍋」,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那麼網友們知道涮羊肉起源於什麼朝代嗎?
涮羊肉
1、涮羊肉傳說起源於元代,當年元世祖忽必烈統帥大軍南下遠征。一日人困馬乏飢腸轆轆,他便想吃羊肉。
2、未等伙夫宰完羊,前方探子便飛奔進帳報告敵軍逼近。廚師急中生智飛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攪拌幾下撈出撒上鹽。
3、忽必烈連吃幾碗翻身上馬率軍迎敵,旗開得勝。
以上就是對於涮羊肉起源於什麼朝代的相關內容。
- 其它問答
- 答案列表
涮羊肉起源於什麼朝代[朗讀]
涮羊肉始於元代,興起於清代,早在18世紀,康熙、乾隆二帝所舉辦的幾次規模宏大的「千叟宴」,內中就有羊肉火鍋,後流傳至市肆。
在北京,提起「涮羊肉」,盡人皆知。因為這道佳肴吃法簡便、味道鮮美,所以深受歡迎。又因老北京用銅鍋烹飪羊肉為主故亦稱「吃鍋子」「涮大羊」
擴展資料。
相關做法:
1、羊骨,魚和姜加水做湯。
2、羊肉凍硬,把凍肉進一步剝除肉頭、邊角、脆骨、雲皮、筋膜等,然後切成15~20厘米長、3~5厘米的寬的'極薄片,碼在盤中待用。
3、把蝦仁加入湯內。
4、火鍋加木炭,把水燒開後,先下入少量肉片在湯中撥散,使其涮成灰白色時,隨即可夾出蘸著配好的調料吃,然後肉片下隨涮隨吃,切忌下得過多容易老化影響鮮嫩。
5、肉片涮完後,再加入白菜頭、細粉絲(也可用凍豆腐、白豆腐、酸菜、菠菜等),作湯菜食用。
選購小技巧:
1、看顏色。綿羊肉肌肉呈暗紅色,肉纖維細而軟肌肉間夾有白色脂肪,脂肪較硬且脆。山羊肉肉色較綿羊肉淡,有皮下脂肪,只在腹部有較多的脂肪,其肉有膻味。
2、看肉上未去凈的羊毛形狀。綿羊肉毛捲曲,山羊肉毛硬直。
3、看肋骨。綿羊肉肋骨窄而短,山羊肉肋骨寬而長。
在北京,提起「涮羊肉」,盡人皆知。因為這道佳肴吃法簡便、味道鮮美,所以深受歡迎。又因老北京用銅鍋烹飪羊肉為主故亦稱「吃鍋子」「涮大羊」
擴展資料。
相關做法:
1、羊骨,魚和姜加水做湯。
2、羊肉凍硬,把凍肉進一步剝除肉頭、邊角、脆骨、雲皮、筋膜等,然後切成15~20厘米長、3~5厘米的寬的'極薄片,碼在盤中待用。
3、把蝦仁加入湯內。
4、火鍋加木炭,把水燒開後,先下入少量肉片在湯中撥散,使其涮成灰白色時,隨即可夾出蘸著配好的調料吃,然後肉片下隨涮隨吃,切忌下得過多容易老化影響鮮嫩。
5、肉片涮完後,再加入白菜頭、細粉絲(也可用凍豆腐、白豆腐、酸菜、菠菜等),作湯菜食用。
選購小技巧:
1、看顏色。綿羊肉肌肉呈暗紅色,肉纖維細而軟肌肉間夾有白色脂肪,脂肪較硬且脆。山羊肉肉色較綿羊肉淡,有皮下脂肪,只在腹部有較多的脂肪,其肉有膻味。
2、看肉上未去凈的羊毛形狀。綿羊肉毛捲曲,山羊肉毛硬直。
3、看肋骨。綿羊肉肋骨窄而短,山羊肉肋骨寬而長。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