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問答
- 答案列表
從科學角度看,是農曆先進還是公曆先進呢[朗讀]
當然是公曆先進,這是不爭的事實。
只列舉幾個簡單的例子:第一,全世界普及使用的是公曆,今天是2018年6月7日,有哪一個國家用農曆?第二,中國也實行的是公曆紀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什麼時候說過成立於農曆某某年?你如果要知道農曆是哪一天,要查半天,不累嗎?第三,現在年輕人的生日越來越多的記憶公曆了,只有那些農村老人還在記著陰曆的日子;第四,一年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公曆都在那一兩天,而農曆每年都有很大時差,不查黃曆很難記憶?
現在的所謂農曆在中國實際上和陰曆是一回事。
有些曆法研究者認為,陰曆只按照月亮陰晴圓缺記日子,不管一年的長度;農曆是把一年的差距用閏月來補上,由此就是陰陽曆。實際上,我們農村老百姓常念叨的陰曆早就是與農曆一回事了。隨便到民間去看看,什麼時候記陰曆的人沒有閏年閏月?應該從很遠古的時代就是這樣計算了吧。所以在中國,陰曆和農曆就是一回事?
公曆和農曆是怎麼紀元的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公曆是按照地球每年圍繞著太陽公轉一圈來確定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精確的計算需要365天5小時58分56秒,所以公曆每年定為365天,每年分12個月,每年就有7個大月每個月31天,4個小月每個月30天,二月為平月28天。但這樣每年有5小時58分56秒到那去了呢?人們並沒有忘記,就用4年閏一天來追上,所以就有二月閏為29天了。
而農曆用月亮的圓缺來記月,每年只有354或345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且那個月大那個越小完全無規律可循,因為農曆月份使用「定朔法」來確定每月初一的,並不是一個月大一個月小。這個「朔日」計算複雜,有從平旦(天剛亮的時刻)、雞鳴、夜半為開頭的三種算法,老百姓不看黃曆完全無法知道。農曆曆法一年與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圈差了11天左右,怎麼辦呢?如果過了幾十年豈不拉下了一年了?於是只有過幾年閏一個月來追上了,所以有的年份就有了13個農曆月,一個農曆年就有了384或385天?
我不否認中國古代在陰曆紀元上的智慧和貢獻,但時代發展到了今天,為什麼還要用這種記錄月亮陰晴圓缺的方法來記錄年份呢?
記錄月亮的陰晴圓缺除了能夠看到月亮大概知道今天是公曆(陰曆)什麼日子之外,我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重大的作用。我們古代的先賢們用聰明才智發現了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三候,這些發現對社會農耕發展起到了很大的進步作用,人們可以根據節氣氣候來掌握農耕的時節。但這些節氣都是根據地球與太陽的關係來確定的,與月亮毫無瓜葛?
我們地球上之所以有一年四季,是由於地球自軸與公轉平面有一個夾角,就是因為這個夾角,使得太陽照射到地球的直線光芒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這樣就有了不同的冷熱季節氣候。太陽曆就是所謂的公曆,是每年地球移動的位置與太陽的關係時間基本固定。
所以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35度時為立秋,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為立冬。其餘節氣都在這個時間的順序線上,可以用公曆日期準確標記。之所以有1天的誤差,是因為那每年多餘的5小時58分56秒的調差。
可按照農曆每年就完全是不同的日子。因為農曆不是按照地球圍著太陽轉一周來定時間的,而是按照月亮陰晴圓缺來確定的。
這樣就每年要靠計算來確定每個農曆年那一天是那個節氣,當然也可以計算出很多年,所謂萬年曆就是這樣。但老百姓連大小月都無法確定,就更很難確定季節是那一個日子了,只能靠看通書(黃曆)來了解日子和節氣了。舊時代老百姓沒幾個認識字的,無論做什麼,都要找先生來解黃曆才知道子丑寅卯。所以你說這個公曆和農曆那個更科學呢?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嗎?
現在還有一些宗教國家在使用著陰曆紀元,比如回曆又叫穆罕默德曆。
這種曆法與中國的陰曆差不多,而且就是專家們說的純陰曆,每年就是354天或355天,不搞閏月追上太陽曆,所以伊斯蘭教紀元今年是1439年。時空通訊不願意對這種紀元方式作出置評。
中國的公曆或者陰曆,是中國人民古代智慧的結晶,這一點無可否認。但時代進步了,我們為什麼就一定就要堅持使用這些已經落後了不合理的東西呢?
讓老百姓們更方便更理性的生活不好嗎?我們可以繼續對著這些「瑰寶」作為一種文化研究和保護,讓其永載人類文明的光輝史冊,就像我們曾經發明和使用過的十八般兵器一樣,總不能現在打仗還以這些為自豪武器,刀槍不入吧。
所以,時空通訊認為公曆更科學,這也是世界的選擇,沒有錯。你有什麼看法和意見,歡迎理性討論點評。感謝支持關注?
2017年,中國有了標準農曆。
在此之前曆法一半是經驗一半是政治鬥爭,這導致存在多種版本的農曆,因此常常引發混亂,比如現在華人社會中就同時存在多個版本的農曆,各有自己的一套計算方法,結果導致重要節日彼此之間出現誤差。比如春節究竟是哪一天。
2017年5月22日,國家標準委正式制定和頒布了《農曆的編算和頒行》,該標準的頒布嚴格依照科學,即依照太陽和月亮的客觀運行規律,計算精度達到1秒鐘,標準農曆第一次明明白白的將農曆的編排的規則,採用的計算模型和精度等都公之於眾,同時明確了農曆年月日的確定方法以及排序方法,進行了各種規範性的規定。同時明確規定,朔和節氣的時刻的計算必須依賴於太陽和月球的實際位置,必須按照國際天文學規範中關於天體位置計算所規定的模型來進行計算,並且要求計算精度的誤差不得超過1秒種。
所以,新制定的農曆是最科學的農厲,這是自己和自己進行比較。
公曆是純陽曆,農曆則是陰陽合曆,兩者用途不同,不具有可比較性。
純陽曆的優點是方便簡單,而通過設置簡單閏年的辦法,能保證一年四季的日子不錯位,比如七八月是夏天,那七八月就一直都會是夏天,不會慢慢的錯位成七八月變成冬天。而陽曆是指導農業生產不可缺少的曆法。
而純陰曆的優點是,你知道哪天是滿月,你也可以用它來預測潮汐,適合海邊生活的人。但是純陰曆的和純公曆的差別在於,公曆一年的誤差的只有0.24天左右,而純陰曆的誤差則達到11天之多,所以純陰曆就必須要閏月才能解決四季混亂這樣的問題。而應該如何閏月,這在古代可是「高科技家傳寶貝算法」
中國古人,即對月亮有需求,需要十五的月亮就得是滿月,同時又要兼顧農業產生(這需要的是陽曆),所以最終搞出了陰陽合曆的農曆,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將陽曆融入陰曆的辦法就是設置了一套單獨計算的二十四節氣。
農業生產依賴的是24節氣而不是天上月亮的圓缺。而如何計算24節氣,在歷史上有過變遷,這事兒相當複雜,在2017年之前,最後一次24節氣計算的變遷是在明末清初,由湯若望等西方來的傳教士搞定的,這就是清朝最終頒布執行的《時憲歷》。
就目前而言,我們對農曆的需求其實只剩下重大節日,農業生產完全可以依賴公曆獨立運行。
所以,農曆的實際意義,已經逐漸消退,我想它應該可以申請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此之前曆法一半是經驗一半是政治鬥爭,這導致存在多種版本的農曆,因此常常引發混亂,比如現在華人社會中就同時存在多個版本的農曆,各有自己的一套計算方法,結果導致重要節日彼此之間出現誤差。比如春節究竟是哪一天。
2017年5月22日,國家標準委正式制定和頒布了《農曆的編算和頒行》,該標準的頒布嚴格依照科學,即依照太陽和月亮的客觀運行規律,計算精度達到1秒鐘,標準農曆第一次明明白白的將農曆的編排的規則,採用的計算模型和精度等都公之於眾,同時明確了農曆年月日的確定方法以及排序方法,進行了各種規範性的規定。同時明確規定,朔和節氣的時刻的計算必須依賴於太陽和月球的實際位置,必須按照國際天文學規範中關於天體位置計算所規定的模型來進行計算,並且要求計算精度的誤差不得超過1秒種。
所以,新制定的農曆是最科學的農厲,這是自己和自己進行比較。
公曆是純陽曆,農曆則是陰陽合曆,兩者用途不同,不具有可比較性。
純陽曆的優點是方便簡單,而通過設置簡單閏年的辦法,能保證一年四季的日子不錯位,比如七八月是夏天,那七八月就一直都會是夏天,不會慢慢的錯位成七八月變成冬天。而陽曆是指導農業生產不可缺少的曆法。
而純陰曆的優點是,你知道哪天是滿月,你也可以用它來預測潮汐,適合海邊生活的人。但是純陰曆的和純公曆的差別在於,公曆一年的誤差的只有0.24天左右,而純陰曆的誤差則達到11天之多,所以純陰曆就必須要閏月才能解決四季混亂這樣的問題。而應該如何閏月,這在古代可是「高科技家傳寶貝算法」
中國古人,即對月亮有需求,需要十五的月亮就得是滿月,同時又要兼顧農業產生(這需要的是陽曆),所以最終搞出了陰陽合曆的農曆,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將陽曆融入陰曆的辦法就是設置了一套單獨計算的二十四節氣。
農業生產依賴的是24節氣而不是天上月亮的圓缺。而如何計算24節氣,在歷史上有過變遷,這事兒相當複雜,在2017年之前,最後一次24節氣計算的變遷是在明末清初,由湯若望等西方來的傳教士搞定的,這就是清朝最終頒布執行的《時憲歷》。
就目前而言,我們對農曆的需求其實只剩下重大節日,農業生產完全可以依賴公曆獨立運行。
所以,農曆的實際意義,已經逐漸消退,我想它應該可以申請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好吧,首先不管是農曆還是公曆,它們都屬於曆法的一種,但曆法到底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答案是古代人根據天象和氣候的變化,總結出來的一種法則。
這種曆法法則主要就是三種,分別為陰曆,陽曆和陰陽曆,那麼公曆屬於陽曆的一種,而農曆則是陰曆和陽曆的集合體,所以農曆也叫陰陽曆。
那麼從曆法的角度來看,公曆最大的好處就在於簡單,因為公曆屬於純陽曆,它只需要參考地球圍繞圍繞太陽的運行周期就可以了。
而且公曆的算法非常簡單,只要設定好簡單的置閏規律,就可以保證一年四季的時間不出現差錯,例如地球圍繞太陽一圈的準確時間為365.2422天。
這個0.2422就是多出來的零頭,這個多出來零頭如果忽略的話,就回導致誤差的產生,所以公曆每四年就要閏一天。
然後在說說農曆,我剛才上面已經說了農曆是陰陽曆,古代的中國人非常的聰明,他們不僅參考了地球繞太陽的運行規律,還參考了月球月球繞地球的運行規律。
這種曆法的好處,就是能夠準確的各種天象對應,比如今天是農曆十五,那麼月亮就一定是滿月,另外農曆還融合了自然氣候的變化,典型的就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實際上就是陽曆的一種體現,所以古代中國人創造出來的農曆,絕對是有大智慧的,放眼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
答案是古代人根據天象和氣候的變化,總結出來的一種法則。
這種曆法法則主要就是三種,分別為陰曆,陽曆和陰陽曆,那麼公曆屬於陽曆的一種,而農曆則是陰曆和陽曆的集合體,所以農曆也叫陰陽曆。
那麼從曆法的角度來看,公曆最大的好處就在於簡單,因為公曆屬於純陽曆,它只需要參考地球圍繞圍繞太陽的運行周期就可以了。
而且公曆的算法非常簡單,只要設定好簡單的置閏規律,就可以保證一年四季的時間不出現差錯,例如地球圍繞太陽一圈的準確時間為365.2422天。
這個0.2422就是多出來的零頭,這個多出來零頭如果忽略的話,就回導致誤差的產生,所以公曆每四年就要閏一天。
然後在說說農曆,我剛才上面已經說了農曆是陰陽曆,古代的中國人非常的聰明,他們不僅參考了地球繞太陽的運行規律,還參考了月球月球繞地球的運行規律。
這種曆法的好處,就是能夠準確的各種天象對應,比如今天是農曆十五,那麼月亮就一定是滿月,另外農曆還融合了自然氣候的變化,典型的就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實際上就是陽曆的一種體現,所以古代中國人創造出來的農曆,絕對是有大智慧的,放眼全世界也是絕無僅有的。
這怎麼說好呢,有的人對農曆,公曆沒有很好的的了解,一言就難說清了?
我國使用的農曆是陰陽合曆,不是僅僅只有陰曆,有人只把陰曆當農曆看,這是不妥不全面而有偏的。有人把現今世界通用的公曆只看作西曆洋歷,也是不妥不全而有偏的。當今世界通用的公曆,是從古埃及太陽歷改造而來,是陽曆的一種。而農曆是包含有陽曆的。
曆法最基本的有三種:陽曆,陰曆,陰陽合曆。公曆是陽曆一的一種,農曆包含了陰曆與陽曆,說其科學性,說不上誰誰先進,各有各說。說其簡單,公曆就顯簡單有規律一點,農曆要複雜得多。公曆易記,農曆不易記。
曆法都圍繞著太陽與月亮而制定。陽曆就是依據大陽的運動規律特點而制定。我國使用的二十四節氣,就是依據太陽運行規律特點而創製的,是陽曆的反映,屬於陽曆,但有誤解,以為陰曆。陰曆是以月亮的運行規律特點而制定的,陰曆反映的是月亮圓缺朔望的特點。陽曆重在年之變化,陰曆重在月之變化。陽曆節氣,能反映四季變化與寒熱不可,可以指導農耕。我國使用農曆,是陰陽兩歷都兼顧而用之了,這是更具合理性科學性的。
我國使用的農曆是陰陽合曆,不是僅僅只有陰曆,有人只把陰曆當農曆看,這是不妥不全面而有偏的。有人把現今世界通用的公曆只看作西曆洋歷,也是不妥不全而有偏的。當今世界通用的公曆,是從古埃及太陽歷改造而來,是陽曆的一種。而農曆是包含有陽曆的。
曆法最基本的有三種:陽曆,陰曆,陰陽合曆。公曆是陽曆一的一種,農曆包含了陰曆與陽曆,說其科學性,說不上誰誰先進,各有各說。說其簡單,公曆就顯簡單有規律一點,農曆要複雜得多。公曆易記,農曆不易記。
曆法都圍繞著太陽與月亮而制定。陽曆就是依據大陽的運動規律特點而制定。我國使用的二十四節氣,就是依據太陽運行規律特點而創製的,是陽曆的反映,屬於陽曆,但有誤解,以為陰曆。陰曆是以月亮的運行規律特點而制定的,陰曆反映的是月亮圓缺朔望的特點。陽曆重在年之變化,陰曆重在月之變化。陽曆節氣,能反映四季變化與寒熱不可,可以指導農耕。我國使用農曆,是陰陽兩歷都兼顧而用之了,這是更具合理性科學性的。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