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個城市。
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北京市。元大都遺址指的是中國元代的都城遺址。又名汗八里城。位於北京市舊城的內城及其以北地區。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以金代大寧宮(今北海瓊華島)為中心創建的,主要工程完成於元世祖時期。
元大都遺址位介紹。
大都城是元代的都城,包括今北京市舊城的內城及其以北部分,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它始建於元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十三年(1276年)基本完工。大都城平面呈長方形,城牆全部夯築而成,四面辟有城門11座,由外城、皇城和宮城組成。
全城南北長7600米,東西長6700米,總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皇城位於外城南部中央,宮城在皇城的偏東部,全城的規劃設計,均以漢族統治者建都的思想為主導,遵循"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制度。城址內發現有城門、街道、水涵洞、下水道、居住遺址等遺蹟,出土物以瓷器為主。
元大都是在荒野上平地起建的,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都城的規範。它三重城垣、前朝後市、左祖右社,有九經九緯的街道和標準的縱街橫巷制的街網布局,成為宋以來城市發展的一個總結,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大都在規劃中還注意促進商業的發展,並有發達的給排水系統和完善的軍事防禦、對內監督設施。在當時是世界上有名的大都市。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哪個城市[朗讀]

元大都遺址位於現在的北京市。是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以金代大寧宮(今北海瓊華島)為中心創建的,主要工程完成於元世祖時期。元大都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50平方千米。城牆為夯土築造,有城門11座。南城牆在今東西長安街稍南,東西城牆即明清北京內城東西牆,北城牆在今北四環路一帶。皇城位於外城南部中央,為扁長方形。城中部有南北縱貫的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御苑區,西部是興盛宮、隆福宮、太子宮組成的宮殿群。東部為宮城,大部與今故宮重合而略偏北。宮中前朝大明殿(今故宮後三殿)、後朝延春閣(今景山下),採用宋元時通行的「工」字形台基。元大都的中軸線起自外城的麗正,經縱貫宮城的南北大路,盡於大都城中心的大天壽萬寧寺中心閣,與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相同。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