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的發生大多為多因素的作用結果,這包括,在人體發育過程中腹股溝區缺少強有力的肌肉層的保護;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腹股溝區承受張力的能力不斷減低;有的人存在膠原代謝障礙,使腹壁組織變弱;另外在人站立時,該區是腹部最低的部位,它承受的壓力比平臥時增加三倍,再加之腹腔內壓力升高等機械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這一區域最容易發生疝氣。
腹股溝疝是指人的大腿根部即腹股溝處突出體外的包塊。在初期,患者站立時包塊自行突出來,特別是在行走一段時間後,或腹腔壓力增加時,如使勁咳嗽,用力大便,搬重物等等,包塊可能更大,甚至出現疼痛,而當平躺的時候,包塊可以自行消失。隨著疾病的發展,突出於體表的腹股溝區包塊將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長,而且常常需要經過按揉之後才能消失,在男性患者,包塊還可能墜入陰囊內,此時患者經常會感覺到腹部不適、疼痛、腹脹等。
除部分嬰兒的腹股溝斜疝可能自行癒合外,其他的疝都不可能自愈,根本治癒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經過手術對腹壁的缺損處進行修補,增強其強度,防止疝的再發。因為嬰兒的腹股溝疝有自愈的可能,故一般主張一周歲內的嬰兒暫時不進行手術,可用繃帶或棉束帶壓住腹股溝管,防止疝的突出,隨著嬰兒的成長,腹肌的逐漸強壯,疝可能自愈。對於成年人而言,由於疝的形成與腹壁強度減弱和腹內壓力的增加有關,所以在進行手術療以前必須先治療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便秘、腹水等,如果這些形成疝的因素不解決,容易使疝的修補手術失敗,並且手術後很快容易復發。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為什麼腹股溝疝最為常見[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