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治療後的「未控」與「復發」包括:
(1)放射治療後未控與復發:放療結束後3個月內原發腫瘤或部分腫瘤持續存在或盆腔內出現新的病灶,稱之為「未控」。放療結束後宮頸和陰道腫瘤消失,經一段時間傷口完全癒合後(放療結束後至少3月),盆腔或遠處又出現腫瘤,則稱為「復發」或轉移。按解剖位置,復發又分中心性復發(包括宮頸、陰道或宮體等)和宮旁復發(包括盆壁)。
(2)手術後未控與復發:根治手術後,手術範圍內大體腫瘤繼續存在或首次手術1年內局部再出現腫瘤,稱之為「未控」。手術中所見腫瘤已全部切除,且手術標本切緣無腫瘤,術後又出現腫瘤,則稱為「復發」
臨床表現隨復發部位不同而異,早期或部分患者可無症狀。常見症狀包括:
(1)白帶增多和陰道流血是中心性復發最常見症狀。
(2)下腹痛、胸痛及骶髂部疼痛,單側下肢痛伴水腫為宮旁(或盆壁)復發的常見症狀,有時可觸及包塊。
(3)咳嗽或胸背疼痛或局部疼痛等症可能預示有骨或肺轉移。
(4)晚期可出現全身消耗性症狀,包括食慾減退,短期內體重急驟下降等。
復發性宮頸癌治療十分困難。治療方式的選擇主要根據復發部位、腫瘤情況和首治方法等因素決定。根治術後盆腔復發,原則上採用放射治療,如有盆腔包塊存在或有手術可能時則可考慮剖腹探查,爭取手術切除後再放療。放射治療後中心性復發,宜以手術為主,不宜手術者可根據首次治療方案及與復發診斷間隔的時間考慮是否進行再放療。放療後盆腔復發的處理應格外謹慎,與盆腔外轉移一樣可行姑息性放療或化療。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什麼是宮頸癌治療後的 未控 與 復發 ,應如何進一步治療[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