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鏡檢查包括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或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有助於從組織學的角度研究哮喘發病機制和某種藥物對氣道炎症的治療效果。哮喘發作期可見到黏膜水腫,進行支氣管黏膜活檢,並收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可有一定的鑑別診斷價值,如過敏性炎症者以嗜酸粒細胞增多為主,細菌感染者則以中性粒細胞增多為主,分泌物呈膿液狀,而嗜酸粒細胞並不增多。經過吸入糖皮質激素一定療程後複查,氣道過敏性炎症會明顯減輕或消失。此外,部分難治性哮喘患者,氣道可能有黏液栓形成,這時通過支氣管鏡的吸引可能有助於緩解症狀。
由此可見,支氣管鏡檢查對於哮喘患者來說有一定的適應證,但不像肺功能檢查和胸部x線檢查那樣絕對需要。而且支氣管鏡檢查本身屬有創性檢查之一,有一定的危險性(但發生率極低)。一般而言,支氣管鏡通過聲門進入氣管時可引起支氣管的異物反應,就像我們吃飯時不小心,飯粒或其他食物嗆入氣管一樣,氣管和支氣管都可發生強烈的收縮,患者感到胸悶、憋氣、難受,血氣分析顯示的動脈血氧分壓可降低20%左右。這種反應對於無氣道慢性炎症的人來說很快就過去,但對氣道本來存在高反應性,尤其肺功能較差的哮喘患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其危險性也在於此。因此,哮喘患者的支氣管鏡檢查必須十分慎重,必須嚴格選擇適應證,在哮喘中、重度急性發作期應當禁忌進行。對於那些有適應證,確需進行該項檢查者,也應有充分的準備,一般應當備有搶救措施,插入支氣管鏡之前,應當詳細詢問患者有關麻醉藥(利多卡因等)的過敏史,應當先吸入適量的β2受體激動劑,15~20分鐘後進行血液氣體分析,確認動脈血氧分壓在80毫米汞柱以上方可插管。此外整個手術操作過程必須同時吸氧,並應嚴密觀察患者的臨床反應。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哮喘患者支氣管鏡檢查有必要嗎[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