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避孕方法可分為工具避孕、甾體激素避孕及自然 避孕法。工具避孕可選擇的具體方法有多種,包括:
(1)陰道隔膜俗稱「子宮帽」,使用時陰道隔膜蓋住子宮頸口,配合殺精劑使用,一般在性交前放入,於性交後8~12小時取出。
(2)陰莖套必需在每次性交時運用,否則易至避孕失敗,但仍有很多人僅在排卵期才用。
(3)宮內節育器形狀種類很多,製作原料可為塑料、金屬或矽膠,有含銅及含黃體酮者,放置於宮腔內通過無菌性炎症反應、促進吞噬細胞活動等,起到避孕作用。
(4)甾體藥物避孕主要是應用人工合成的甾體激素,分為長效、短效,通過口服、注射及皮下埋植法,抑制卵泡的發育和排卵,改變宮頸粘液和內膜反應,從而達到避孕的目的。
上述避孕方法中,陰道隔膜及陰莖套又被稱為屏障避孕。不同的避孕方法與宮頸癌的關係有所不同。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由於受雌、孕激素的影響,可使宮頸上皮鱗柱狀交界處的柱狀上皮外移,而許多性傳播性疾病,如衣原體、淋球菌,易感染柱狀上皮,有研究表明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者,宮頸衣原體炎的發病率明顯增高。但口服避孕藥與宮頸癌危險度的關係受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性行為的影響,如使用口服避孕藥者很少再同時使用屏障避孕,故這兩者之間的相關關係目前不能十分明了。應用屏障避孕,如宮頸帽、保險套,可減低宮頸癌的危險性,推測其原因可能是由於減少了接觸感染的機會;另外,子宮帽的保護作用,可能部分是由於同時應用了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精子殺滅劑。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不同的避孕方法與宮頸癌的發生有什麼關係[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