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粘連性腸梗阻。
表現:
(1)以往有慢性梗阻症狀和多次反覆急性發作的病史。
(2)多數患者有腹腔手術、創傷、出血、異物或炎性疾病史。
(3)臨床症狀為陣發性腹痛,伴噁心、嘔吐、腹脹及停止排氣排便等。
體檢:
(1)全身情況:梗阻早期多無明顯改變,晚期可出現體液丟失的體徵。發生絞窄時可出現全身中毒症狀及休克。
(2)腹部檢查應注意如下情況:①有腹部手術史者可見腹壁切口瘢痕;②患者可有腹脹,且腹脹多不對稱;③多數可見腸型及蠕動波;④腹部壓痛在早期多不明顯,隨病情發展可出現明顯壓痛;⑤梗阻腸襻較固定時可捫及壓痛性包塊;⑥腹腔液增多或腸絞窄者可有腹膜刺激征或移動性濁音;⑦腸梗阻發展至腸絞窄、腸麻痹前均表現腸鳴音亢進,並可聞及氣過水聲或金屬音。
2.絞窄性腸梗阻。
表現:
(1)腹痛為持續性劇烈腹痛,頻繁陣發性加劇,無完全休止間歇,嘔吐不能使腹痛腹脹緩解。
(2)嘔吐出現早而且較頻繁。
(3)早期即出現全身性變化,如脈率增快,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高,或早期即有休克傾向。
(4)腹脹:低位小腸梗阻腹脹明顯,閉襻性小腸梗阻呈不對稱腹脹,可觸及孤立脹大腸襻,不排氣排便。
(5)連續觀察:可發現體溫升高,脈搏加快,血壓下降,意識障礙等感染性休克表現,腸鳴音從亢進轉為減弱。
(6)明顯的腹膜刺激征。
(7)嘔吐物為血性或肛門排出血性液體。
(8)腹腔穿刺為血性液體。
治療方法。
1.粘連性腸梗阻。
(1)非手術療法:對於單純性、不完全性腸梗阻,特別是廣泛粘連者,一般選用非手術治療;對於單純性腸梗阻可觀察24~48小時,對於絞窄性腸梗阻應儘早進行手術治療,一般觀察不宜超過4~6小時。
基礎療法包括禁食及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平衡失調,防治感染及毒血症。還可採用中藥及針刺療法。
(2)手術療法:粘連性腸梗阻經非手術治療病情不見好轉或病情加重;或懷疑為絞窄性腸梗阻,特別是閉襻性腸梗阻;或粘連性腸梗阻反覆頻繁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時,均應考慮手術治療。①粘連帶或小片粘連行簡單切斷分離。②小範圍局限緊密粘連成團的腸襻無法分離,或腸管已壞死者,可行腸切除吻合術,如腸管水腫明顯,一期吻合困難,或患者術中情況欠佳,可先行造瘺術。③如患者情況極差,或術中血壓難以維持,可先行腸外置術。④腸襻緊密粘連又不能切除和分離者,可行梗阻部位遠、近端腸管側側吻合術。⑤廣泛粘連而反覆引起腸梗阻者可行腸排列術。2.絞窄性腸梗阻。
(1)絞窄性小腸梗阻,一經診斷應立即手術治療,術中根據絞窄原因決定手術方法。
(2)如患者情況極嚴重,腸管已壞死,而術中血壓不能維持,可行腸外置術方法,待病情好轉再行二期吻合術。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腸梗阻是怎麼的症狀,該用怎樣的的治療方法[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