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症狀表現。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於慢性支氣管、肺、胸廓或肺動脈血管慢性病變所致的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進而使右心肥厚、擴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臟病。急性肺源性心臟病主要是由肺動脈主幹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環大部受阻,以致肺動脈壓急劇增高、急性右心室擴張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臟病。按其功能的代償期與失代償期進行分述。
1.肺、心功能代償期(包括緩解期)。
此期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的表現。慢性咳嗽、咳痰、氣急,活動後心悸、呼吸困難、乏力和勞動耐力下降。體檢可有明顯肺氣腫征,聽診呼吸音減弱,偶有干、濕性囉音,下肢輕微水腫,下午明顯,次晨消失。心濁音界常因肺氣腫而不易叩出。心音遙遠,但肺動脈瓣區可有第二心音亢進,提示有肺動脈高壓。三尖瓣區出現收縮期雜音或劍突下示心臟搏動,多提示有右心肥厚、擴大。部分病例因肺氣腫使胸膜腔內壓升高,阻礙腔靜脈回流,可見頸靜脈充盈。又因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緣明顯地下移。
2.肺、心功能失代償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本期臨床主要表現以呼吸衰竭為主,有或無心力衰竭。
(二)治療。
1.急性加重期。
(1)控制感染:參考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黴素類、氨基糖甙類、喹諾酮類及頭孢類抗生素。原則上選用窄譜抗生素為主,選用廣譜抗生素時必須注意可能的繼發真菌感染。
(2)氧療:通暢呼吸道,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
(3)控制心力衰竭: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積極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後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患者尿量增多,水腫消退,腫大的肝縮小、壓痛消失。不需加用利尿劑,但對治療後無效的較重患者可適當選用利尿、強心或血管擴張藥。
(4)控制心律失常:一般心律失常經過治療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後可自行消失。如果持續存在可根據心律失常的類型選用藥物。
2.緩解期。
採用中西藥結合的綜合措施,目的是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去除誘發因素,減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發生,逐漸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恢復。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肺心病的症狀表現,好治嗎[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