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莫葉綜合徵和特瑪金耳石危象,是梅尼埃病少見的表現。兩種現象同時出現在一個病例則更為罕見。筆者曾收治過一例這樣的患者,介紹如下:
患者為男性,39歲,電工,北京籍。因反覆性自發性眩暈2年,加重並伴突然摔倒1個月於1995年12月24日入院。
患者於2年前無明顯誘因突發眩暈伴噁心嘔吐、右耳聽力下降和耳鳴,約1小時緩解。此後每年均有類似發作2~3次,每次約20~60分鐘,噁心無嘔吐,且聽力逐漸下降。發作間歇期除覺右耳聽力下降及耳鳴外無其它不適。近1個月來眩暈發作頻繁,每次約20~30分鐘,右耳鳴加劇。11月30日起床前突然眩暈,此時覺右耳聽力明顯好轉,臥床1小時後症狀緩解,此後聽力又逐漸下降至本次發作前水平。近1個月來無明顯誘因突然摔倒6次,發生於任何體位,如坐位或騎自行車時。摔倒時意識清楚,無先兆。直立後有時略感眩暈,片刻緩解。其後行走如常。經各種保守治療無效,已不能正常工作遂入院。
既往體健,無低血糖及癲癇史。入院查血壓120/75mmhg,心肺腹部正常。未見自發眼震。雙鼓膜正常。純音測聽示右耳感音神經性耳聾,聽力甘油試驗右耳陽性,耳蝸電圖示雙—sp/ap異常增高,聽性腦幹反應正常,眼球震顫電圖示雙半規管輕癱,頭顱ct正常。
入院診斷:梅尼埃病(雙耳)並勒莫葉和特瑪金耳石危象。
治療經過:1996年1月3日在全麻下行右耳內淋巴囊減壓術,術中見內淋巴囊位置及大小均屬正常範圍,沿其長軸切開外側囊壁,未見液體溢出,將小片矽膠片一端插入囊內,一端置於乳突腔。術後12天又突然出現一次傾倒,無意識障礙,術後2周複查聽力,因右中耳有積血示傳導聾,但骨導聽力較術前明顯提高。術後2個月內有2次眩暈發作,持續1~5分鐘。術後2個月開始上班,現已隨訪2年,眩暈及傾倒未再發作。聽力明顯提高。已正常上班2年半。
勒莫葉(1919年)首次報告發作性眩暈患者一種少見的表現,即當眩暈發作時已有聽力下降的患耳,聽力可突然改善。這種聽力改善可維持數天或數周,而在下次眩暈發作前又降至原有聽力損害的水平。這種少見的現象,後人稱勒莫葉綜合徵,據估計約占梅尼埃病的1%。本例為雙側梅尼埃病患者,尤以右耳更為典型。
特瑪金(1936年)提出前庭性傾倒發作概念,又稱特瑪金耳石危象。它是指嚴重的眩暈和空間定向障礙發作時突然摔倒在地上,發生之急促使其尚未意識到發作時的症狀。發作持續時間很短,發作後沒有或有極短的眩暈。發作時意識清楚。本例1個月內反覆發作傾倒,符合本危象表現。
通過這位患者的診斷治療經過。我們可以基本了解梅尼埃病的主要症狀、體徵和主要的檢查項目及結果的價值,並對梅尼埃病的少見的特殊表現和治療步驟有了初步的了解,從而加深了對梅尼埃病的認識。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什麼是勒莫葉綜合徵和特瑪金耳石危象[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