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經抗凝處理後的全部血液為全血;離心除去血細胞後所得到的淡黃色液體為血漿。
如血液不經抗凝處理,讓其自行凝固,則在抽血後的一段時間內,血液會自動在一系列凝血因子的作用下發生凝集,血液首先凝固成一個整體,再經過一段時間或用離心機離心,血液中凝固的部分會與一些清澈淡黃色的液體分離開,這些液體稱為血清。血清與血漿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但其內在的主要區別是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是未經抗凝處理過的血液凝固後得到的。
抽血做化驗中常遇到某些化驗要求用血清測定、用全血測定、用血漿測定,即是指血液標本的三種主要處理方式和要求。
血清多用於血液生化、免疫等方面的測定;血漿多用於凝血等方面的測定;全血則多用在血細胞、血常規、血沉等方面的測定。
血液的抗凝處理需要抗凝劑,選用什麼抗凝劑應根據具體的實驗要求進行選擇。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實驗中要求的全血、血漿和血清有何區別[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