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置換術已有多年的歷史了,近年又開始在頸椎進行人工椎間盤手術。在頸椎盤突出部位手術以後,放置人工椎間盤取代過去植骨融合,可保留該階段頸椎的活動度。
到現在為止前路椎間盤切除及椎間植骨融合仍然是治療脊髓型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重要的、經典的方法,效果良好。仍然是首選的手術治療方法。長期隨診發現頸椎前路融合手術後,手術部位上下相鄰節段頸椎常較早發生退行性改變(老化)。有人調查每年有2.9%的病人發生相鄰節段繼發性退變,為此試圖在頸椎間盤術後置入有活動功能的人工椎間盤,以求既能解決椎間盤突出所帶來的症狀,又能保留手術節段的頸椎的活動度和穩定性,以避免發生繼發性相鄰節段的退變。特別是對於比較年輕的患者,生物力學研究證明人工椎間盤相鄰節段的椎間盤或椎體內的壓力在進行頸椎壓縮前屈後伸及左右側偏時無明顯變化,小於5%,而在椎體融合病人應力增加可達84%。但人工頸椎間盤手術歷史較短,goffin等於2002年才首先採用bryan進行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人手術之後的穩定性重建,早期效果還是不錯的,滿意率達到了85%~90%,但人工假體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隨診,才能肯定它是否能符合頸椎運動的生物力學要求,所以還需要更長時間的隨診研究。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何謂頸椎人工椎間盤手術[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