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支氣管哮喘屬於變應性哮喘(外源性過敏性哮喘),城市的哮喘兒童中過敏性哮喘所占比例高達90%左右。這些患者的發病常有明顯的季節性,最常見於春、秋季發病(或者病情明顯加重),這與過敏原的季節性分布有關。一般而言,春、秋雨季空氣中飄浮的吸入性過敏原種類多、密度高、數量大,但具體的季節性抗原分布因各地氣候和植被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必須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做好預防季節性哮喘發作。調查了解當地過敏原的季節性分布情況,檢測患者的特異性ige抗體是預防季節性哮喘發作的基礎。如果患者血中存在與周圍環境分布的季節性抗原相應的特異性ige抗體,那麼,在發作季節到來之前,患者應儘量避免接觸同類過敏原,或給予適當藥物抑制氣道過敏性炎症,降低氣道高反應性,也可預先進行脫敏治療。
哮喘的季節性發作除了與季節性過敏原(如花粉和真菌等)分布有關以外,還與氣溫、氣壓、空氣濕度和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有關。必須結合患者的詳細病史,尤其是哮喘發作與季節的關係、既往的過敏原檢測的結果綜合進行分析,不過用皮試方法進行過敏原篩選檢查者應當注意:70%~80%皮膚試驗的結果會受到過敏原的純度、皮試方法、皮試液變應原的濃度等諸多因素影響,故可能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所以通常應進一步測定血清特異性ige,進行嗜鹼粒細胞脫顆粒試驗或支氣管激發試驗,有條件者可做「帽狀系統」檢查。特異性抗原吸入支氣管激發試驗為一種體內試驗,特異性高,但由於個體對過敏原的敏感度差別很大,吸入劑量不易掌握,因此在條件比較好的醫院經充分的準備後方可酌情實施,條件不足的醫院不宜貿然進行,以免出現意外。
在明確季節性哮喘的過敏原以後,可進一步考慮以下防治措施:
(1)儘可能避免或減少與有關過敏原的接觸,甚至可易地治療。
(2)避免周圍環境的非特異性刺激。如春天,在南方一般為梅雨季節,甚至常有雷雨,這時空氣濕度大,除了真菌繁殖加快外,氣壓較低,雷雨交加時大氣層的臭氧增多;秋天和初冬,氣候乾燥,在我國北方強冷風的刺激等都是激發哮喘發作的重要非特異性刺激因素。因此哮喘患者應當養成隨時收聽氣象台(站)天氣預報的習慣,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自己的衣著,如遇上述天氣,最好不外出或採取預防措施(如戴乾淨的口罩)。若行走在街上,突然遭強風的襲擊,應當背風而行,避免迎風飽受冷空氣的刺激。
(3)在發作季節來臨之前提前進行預防性藥物治療,以抑制氣道過敏性炎症,降低氣道反應性。常用為吸入色甘酸鈉和(或)丙酸倍氯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糖皮質激素,具體用法是:
1)色甘酸鈉:發作季節前1~2個月起使用,每日80毫克,分4次吸入。
2)糖皮質激素:可在哮喘發作季節前2周左右開始做預防性治療,每日吸入丙酸倍氯松400~800微克,兒童每日吸入量為200~400微克,或等效劑量的布地奈德或氟替卡松(表13、表14)。口服或靜脈用激素不宜作為季節性哮喘的預防用藥。
(4)脫敏治療:當季節性過敏原(尤其是花粉、真菌等)確定,又無法避免接觸者,則可於哮喘發作季節前(最適宜在發作季節前2~3個月)開始脫敏治療,並在發作季節期間用維持劑量給藥。如果脫敏治療開始太晚,已臨近發作季節或哮喘已開始發作,常因哮喘反覆發作或因注射過敏原後激發哮喘而被迫終止脫敏治療,這是應當注意的。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怎樣預防季節性哮喘發作[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