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可以治療高血壓,可以採用中藥、針灸、推拿的方式進行治療。
高血壓臨床較為常見,多屬中醫「眩暈」範疇,可採用中藥、針灸、推拿等多種方法進行治療。
一、中藥。
1.肝陽上亢:可見眩暈耳鳴,頭目脹痛,急躁易怒,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或數等症狀。治當平肝潛陽、清火息風,多選用天麻鈎藤飲加減。
2.痰濕中阻:可見眩暈,頭重如蒙,嘔吐痰涎,苔白膩,脈濡滑等症狀。治當化痰祛濕、健脾和胃,多選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3.瘀血阻竅:可見眩暈頭痛,且痛有定處,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脈澀或細澀等症狀。治當祛瘀生新、活血通竅,多選用通竅活血湯加減。
4.氣血虧虛:可見眩暈動則加劇,勞累即發,面色㿠白,神疲自汗,舌淡苔白,脈細弱等症狀。治當補益氣血、調養心脾,多選用歸脾湯加減。
5.腎精不足:可見眩暈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軟,舌紅少苔,脈細數,或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症狀。治當滋養肝腎、添精益髓,多選用左歸丸加減。
二、針灸。
1.選穴:選取風池、太沖、百會、合谷、曲池、三陰交作為主穴。
2.操作:太沖向湧泉透刺,增其滋養潛陽之效;余穴常規刺法;虛者可加灸百會。
三、推拿。
1.基本手法:抹法、按法、揉法、掃散法。
2.操作:①患者坐位,術者站於患者身側,以抹法印堂向上抹至神庭穴,再從印堂向兩側沿眉弓抹至太陽穴。②用拇指或中指按揉印堂、神庭、睛明、攢竹、魚腰、太陽、翳風、聽宮、率谷,再以拇指按揉百會穴。③自頭維沿足少陽膽經頭顳部循行線至風池穴施掃散法,兩側交替進行。④自前額經頭頂向後至後枕部做五指拿五經法。⑤用雙手拇指按揉雙內關、神門穴,拿合谷穴。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中醫治療高血壓[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