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是原發性肝癌重要的腫瘤標誌物。
甲胎蛋白是一種糖蛋白,分子量6.9萬,在胎兒或新生兒的幼稚肝細胞中合成,由於肝癌是尚未分化的肝細胞,也會大量合成甲胎蛋白,故甲胎蛋白可作為肝癌的特異性標誌。約80%的成年肝癌患者會出現甲胎蛋白明顯升高,甲胎蛋白可用於肝癌患者的臨床診斷及療效監測。此外,約有50%的成年生殖細胞腫瘤患者也會出現升高,而在其他胃腸腫瘤如胰腺癌中亦可能會有部分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肝炎、肝硬化等非惡性腫瘤的肝臟疾病中,也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升高,甚至某些肝硬化患者可高達1000μg/l以上,但多數升高幅度較小,且隨著肝臟疾病的控制會下降或恢復。另外,在兒童期或孕婦中均會出現一過性的升高。
對於通過b超、ct、mr等影像學發現肝臟占位,同時用放免法測得甲胎蛋白持續4周均大於500μg/l,或持續8周甲胎蛋白波動於200~500μg/l,並可以排除其他如肝炎、肝硬化、生殖細胞腫瘤、妊娠等其他原因致甲胎蛋白升高的患者,可以臨床診斷為原發性肝癌。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AFP甲胎蛋白是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