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靜脈竇血栓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血栓堵塞靜脈竇而導致的顱內壓力持續增高的疾病,可能伴有神經功能損害或者出血。這類疾病發病率低而且無典型症狀,容易誤診誤治。
顱內靜脈竇主要承擔兩部分功能:1.引導血液回流;2.通過蛛網膜顆粒吸收腦脊液,完成腦脊液循環。由上述兩種功能可見,靜脈竇的作用主要是將顱內的液體成分引流至顱外,維持正常的顱內壓力。當靜脈竇形成血栓,就會堵塞這一通路,導致顱內的血液及腦脊液無法有效的出顱,大量液體成分的蓄積就會導致顱內壓力增高而出現頭痛、神經功能障礙等症狀。同時,靜脈回流受阻也會產生局灶的神經功能障礙。多數患者上述兩種模式同時存在。
血栓的形成因素有很多,主要分為兩大類:1.炎性病灶,如中耳炎、面部三角區化膿性病灶等,炎性分泌物經血流入顱內,在靜脈竇形成血栓發病;2.非炎性病因,如血液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導致的血液高凝狀態。
靜脈竇血栓較為少見,發病時症狀缺乏典型特徵,因此臨床上較難在第一時間明確診斷。確診需要依賴影像學的血管成像,或者全腦血管造影檢查。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顱內靜脈竇血栓是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