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腳後跟開裂最常見的原因是季節變化引起的皮膚乾燥。隨著氣溫降低,人體的皮脂腺以及汗腺活躍度下降,其分泌的皮脂與汗液不足以保持皮膚水合度,此時角質層就容易出現乾燥、開裂的現象。除此之外,足底、足後跟部長期受壓和摩擦也容易形成皸裂。重壓和摩擦會導致局部角質層的增厚,增厚的角質層在剪切力的作用下最終容易出現皸裂。
人體的皮膚會隨著季節的變化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舉個例子:夏天天氣炎熱,皮脂腺功能旺盛,面部可能出現油光鋥亮的油膩感,到了冬季這種現象會自然改善;但與此同時,隨著冬季來臨、氣溫降低,人體的皮脂腺以及汗腺活躍度下降,其分泌的皮脂與汗液不足以保持皮膚水合度(體表皮膚的濕潤度),此時角質層就容易出現乾燥、開裂的現象。
此外,冬季空氣濕度較低,也會進一步導致皮膚角質層的乾燥加重,所以腳後跟的開裂現象一般出現在冬季低溫、乾燥的季節。
應對這種因皮膚乾燥導致的皸裂現象,可以塗抹強效的保濕劑來改善,比如凡士林、尿素霜等。早晚各一次,必要時可以使用保鮮膜封包,往往一到兩周即可明顯改善。
另外皮膚疾病也會導致足底的皸裂,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角化過度性足癬,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腳氣」。角化過度性足癬可能有一定的季節性,比如在夏季時,腳氣可能表現為水皰、鱗屑,或者趾縫的浸漬糜爛,伴有較為明顯的瘙癢或異味;而到了秋冬乾燥季節,水皰、糜爛消失,趾縫皮疹康復,但足底和足跟則可能出現角質增厚、粗糙、皸裂。
由足癬導致的足底皸裂現象治療上除了需要注意角質軟化劑的使用,還需要同時使用抗真菌的藥物,比如酮康唑乳膏或者布替萘芬乳膏。日常生活中注意足部的清潔、鞋襪的更換也是非常重要的。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腳後跟開裂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麼治療[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