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年齡焦慮。
在前面我們提到,姐弟戀的年齡差異相對於傳統模式是個優勢,但這個優勢只是生理上的。在心理上,它卻特別有可能給你帶來一種副作用——年齡焦慮。
我們都知道,兩個人要是想結婚,需要做好物質上的準備、心理上的準備。可是,現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在沒有特彆強力家庭支持的情況下,這些準備所需要的時間在延長。
體現在統計數據上,就是晚婚比例越來越高,結婚年齡越來越大。
2020年,中國平均結婚年齡已經達到27歲,部分一線城市初婚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30歲。按照這個數據考慮,姐弟戀中女方大男方3 ~ 5歲的話,男生30歲的時候,女方已經33~35了。
隨之而來的,就會引發出兩個心理問題。一個是二十來歲開始談戀愛的話,兩個人很可能要經歷一場長達多年的愛情長跑,才能走進確定性更強的婚姻關係。另一個是女方風險成本過高,自己強勢期的時候,讓線讓野保射手,射手發育完六神裝出山,搞不好還要嫌棄自己後期不給力。
所以,無論是愛情馬拉松對時間的考驗,還是風險厭惡對人性的考驗,都可能會給一段姐弟戀關係注入更多的焦慮和不安情緒,而這些消極情緒往往會成為兩個人關係終結的導火索。
只有兩種「良藥」能與之對抗,一種是堅定,另一種是勇氣。
第二,能力焦慮。
這種能力焦慮的情況,多見於一方還在上學,另一方已經工作。
所有走出學校的人都應該有過這種體會,就是經受過社會毒打後,會發現學生思維有很多幼稚之處。所以,一個學生和一個打工人,勢必在很多現實問題上,存在認知的鴻溝。
實際上,在傳統模式中,這樣的認知差異也存在。
之前有新聞說一個it企業的高管,娶了一個貌美如花又特別年輕的老婆。但是他老婆比較幼稚,居然模仿喜洋洋與灰太狼裡面的紅太狼,用平底鍋重擊該高管後腦勺,將其打成植物人……。
但是,畢竟在傳統觀念中,男強女弱實屬正常。社會的普遍共識就是,男方就應該比女方成熟一點、辦事老道一些、能力強一些,而對於能力不足的女方,周圍的人也更加寬容。
姐弟戀恰恰相反,女方憑藉大幾歲的先發優勢,會在親密關係中成為更強的一方。
這帶來的的心理問題在於,男生可能會有挫敗感,會因為喪失對兩人關係的掌控權和主導權,開始感到焦慮;女方也會焦慮於男方的成長速度,特別是在對比周邊成熟大叔的時候。
不過,這種能力焦慮會慢慢緩解。當雙方都工作一段時間後,這種能力差就不太顯著了。這也側面說明了,20+的人談姐弟戀和30+的人談姐弟戀,難度係數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第三,從眾焦慮。
雖然我們說,姐弟戀越來越多,但那是縱向比,橫向比還是少。至少在觀念上,我們很多人還是認為傳統模式是多數,姐弟戀是少數。所以,這也導致了最大的焦慮——和多數人的不一樣。
因為,和別人不一樣這件事,本身就會帶來焦慮。
人是社會化的人,從眾心理是千百年來進化出的本能,是文化、教育甚至dna共同塑造的。有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安排了一群托面對電梯門站。不知情的測試者進入電梯,也會面對電梯門站立;一群托全部背對電梯門站,測試者進入,也會下意識背對電梯門站立,這就是群體壓力。
這種從眾焦慮的最大危害倒是不至於讓你主動選擇放棄姐弟戀以隨大流,一般現代社會的人還是有這點抵抗力的。它最大的危害在於,每當你們發生矛盾和摩擦的時候,你們都可能會不自覺地歸因,會認為矛盾發生是因為你們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姐弟戀,而忽略了矛盾本身。
聚集成群的人,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都採取同一個方向,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
——《烏合之眾》。
這樣錯誤的歸因,常常會導致更加錯誤的後果,破壞力非常大。
你也能看出來,姐弟戀的三點難處全部都有關於焦慮。世人皆認為,姐弟戀最難的是外部的阻力,是經濟狀況的懸殊、是家人的不同意和不支持、是輿論的指指點點等。
相比於內心的不確定和煎熬,外部阻力反而微不足道,擊垮一個人的往往都是內部的矛盾。
但是,有年齡差異就一定會焦慮嗎,女強男弱就一定會焦慮嗎,和大家不一樣就一定會焦慮嗎?
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心動。
心生萬相,萬相皆空。姐弟戀也好,兄妹戀也好,都是虛妄。其實,這一切的背後,不過只有你們兩個人而已。人對了,年齡不是問題,人不對,什麼戀都是問題。
- 情感問答
- 答案列表
姐弟戀模式難處有哪些[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