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愛的人之所以會恐懼真正的親密關係,是因為他們對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不熟悉的,以及發自內心的不安全感(排斥感)造成的。
缺愛,一般指的是由原生家庭帶來的,比如被父母忽略(如被拋棄經歷)、父母過度控制或者情緒不穩定導致的傷害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感覺不到自己「被愛」。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中遭受了情感背叛,留下了心理「傷疤」造成的。實際上,無論哪種情況的「缺愛」,都會激發我們內心的自我保護機制——對愛(親密關係)的迴避機制。對愛和親密的渴望,是人的本能。但你就是無法擁有,那怎麼辦?人總要活下去。而且我們會逐步形成一套在痛苦環境中的生存機制。比如我們會把更多的能量和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通過內在幻想、自我安慰、或者忍受孤獨等方式生活下去。而這種情況時間久了,我們就會習慣、更熟悉這種模式,我們也會對這種熟悉的迴避機制感到安全,形成依賴。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突然闖入你的空間,即使他/她帶給你的是你過去十分渴望的愛和親密,此時你也會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感到不安、恐懼。而如果你的缺愛是因為曾經被深深傷害過(比如被父母拋棄、被父母的情緒不穩定深深傷害過、在感情中被辜負、背叛、欺騙等),那麼你內心就會留下「傷疤」。「傷疤」一旦被觸碰,就會激發你的自我保護機制(即對親密關係的迴避機制)。任何親密關係,都可能觸碰你內心的傷疤,激發你對親密關係發自內心的不安全感。雖然你一方面仍會渴望親密,但一旦靠近對方,你就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擔心自己會被再次拋棄、傷害,你很難真正對對方完全放下心來,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都可能會讓你陷入焦慮、矛盾和緊張狀態。此時,你或許只想逃離,覺得「不如一個人更加自在平靜」。創傷性經歷,還會讓你對親密關係形成負面的信念(本質是不信任)。比如,你的父母曾經以「愛」為名來控制你。所以當你長大後,你可能會認為,所謂的親密關係就是一種被控制的危險,因此產生恐懼,選擇遠離親密關係。還有一種很常見的情況是:缺愛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自尊和自信,長期缺愛的人會對自己「是不是值得被愛」產生懷疑。一旦這種自我懷疑根深蒂固,哪怕有人表示對你的愛,你也會覺得「ta只是頭腦發熱」、「另有所圖」、或者「ta只是沒看清我的真面目罷了」……而這些會導致你最終只想逃離。
- 情感問答
- 答案列表
為什麼有些缺愛的人反而會恐懼親密關係[朗讀]
缺愛的人之所以會恐懼真正的親密關係,是因為他們對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不熟悉的,以及發自內心的不安全感(排斥感)造成的。
缺愛,一般指的是由原生家庭帶來的,比如被父母忽略(如被拋棄經歷)、父母過度控制或者情緒不穩定導致的傷害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感覺不到自己「被愛」。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中遭受了情感背叛,留下了心理「傷疤」造成的。實際上,無論哪種情況的「缺愛」,都會激發我們內心的自我保護機制——對愛(親密關係)的迴避機制。對愛和親密的渴望,是人的本能。但你就是無法擁有,那怎麼辦?人總要活下去。而且我們會逐步形成一套在痛苦環境中的生存機制。比如我們會把更多的能量和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通過內在幻想、自我安慰、或者忍受孤獨等方式生活下去。而這種情況時間久了,我們就會習慣、更熟悉這種模式,我們也會對這種熟悉的迴避機制感到安全,形成依賴。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突然闖入你的空間,即使他/她帶給你的是你過去十分渴望的愛和親密,此時你也會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感到不安、恐懼。而如果你的缺愛是因為曾經被深深傷害過(比如被父母拋棄、被父母的情緒不穩定深深傷害過、在感情中被辜負、背叛、欺騙等),那麼你內心就會留下「傷疤」。「傷疤」一旦被觸碰,就會激發你的自我保護機制(即對親密關係的迴避機制)。任何親密關係,都可能觸碰你內心的傷疤,激發你對親密關係發自內心的不安全感。雖然你一方面仍會渴望親密,但一旦靠近對方,你就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擔心自己會被再次拋棄、傷害,你很難真正對對方完全放下心來,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都可能會讓你陷入焦慮、矛盾和緊張狀態。此時,你或許只想逃離,覺得「不如一個人更加自在平靜」。創傷性經歷,還會讓你對親密關係形成負面的信念(本質是不信任)。比如,你的父母曾經以「愛」為名來控制你。所以當你長大後,你可能會認為,所謂的親密關係就是一種被控制的危險,因此產生恐懼,選擇遠離親密關係。還有一種很常見的情況是:缺愛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自尊和自信,長期缺愛的人會對自己「是不是值得被愛」產生懷疑。一旦這種自我懷疑根深蒂固,哪怕有人表示對你的愛,你也會覺得「ta只是頭腦發熱」、「另有所圖」、或者「ta只是沒看清我的真面目罷了」……而這些會導致你最終只想逃離。
缺愛,一般指的是由原生家庭帶來的,比如被父母忽略(如被拋棄經歷)、父母過度控制或者情緒不穩定導致的傷害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感覺不到自己「被愛」。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成長過程中遭受了情感背叛,留下了心理「傷疤」造成的。實際上,無論哪種情況的「缺愛」,都會激發我們內心的自我保護機制——對愛(親密關係)的迴避機制。對愛和親密的渴望,是人的本能。但你就是無法擁有,那怎麼辦?人總要活下去。而且我們會逐步形成一套在痛苦環境中的生存機制。比如我們會把更多的能量和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通過內在幻想、自我安慰、或者忍受孤獨等方式生活下去。而這種情況時間久了,我們就會習慣、更熟悉這種模式,我們也會對這種熟悉的迴避機制感到安全,形成依賴。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人突然闖入你的空間,即使他/她帶給你的是你過去十分渴望的愛和親密,此時你也會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感到不安、恐懼。而如果你的缺愛是因為曾經被深深傷害過(比如被父母拋棄、被父母的情緒不穩定深深傷害過、在感情中被辜負、背叛、欺騙等),那麼你內心就會留下「傷疤」。「傷疤」一旦被觸碰,就會激發你的自我保護機制(即對親密關係的迴避機制)。任何親密關係,都可能觸碰你內心的傷疤,激發你對親密關係發自內心的不安全感。雖然你一方面仍會渴望親密,但一旦靠近對方,你就可能會不由自主地擔心自己會被再次拋棄、傷害,你很難真正對對方完全放下心來,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都可能會讓你陷入焦慮、矛盾和緊張狀態。此時,你或許只想逃離,覺得「不如一個人更加自在平靜」。創傷性經歷,還會讓你對親密關係形成負面的信念(本質是不信任)。比如,你的父母曾經以「愛」為名來控制你。所以當你長大後,你可能會認為,所謂的親密關係就是一種被控制的危險,因此產生恐懼,選擇遠離親密關係。還有一種很常見的情況是:缺愛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自尊和自信,長期缺愛的人會對自己「是不是值得被愛」產生懷疑。一旦這種自我懷疑根深蒂固,哪怕有人表示對你的愛,你也會覺得「ta只是頭腦發熱」、「另有所圖」、或者「ta只是沒看清我的真面目罷了」……而這些會導致你最終只想逃離。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