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辯說:「我會塑像。」大師嚴肅地說:「你試著給我塑一尊像看看。」方辯一時回答不上來。過了幾天,塑成了一尊慧能肖像,高七寸,惟妙惟肖。大師笑著說:「你只懂得塑像的道理,卻不懂佛性。」大師用手撫摸方辯的頭頂說:「你將永遠享受人間和天上的福田。」大師把袈裟送給了方辯作為酬謝。方辯把袈裟分成三截,一截披到塑成的慧能像上,一截自己保留,還有一截用棕葉包好埋在地里。並發誓說:「後世誰能得到這一塊法衣,那就是我投胎再生,那時我將在這裡重新修建佛殿,並做住持。」

阿德經解析:這則故事是說方辯在【南天竺國】即古印度,遇到了達摩祖師,達摩祖師告訴方辯「禪宗的衣缽已經傳到了第六代了,你可以去參拜。」從這裡我們去解析,方辯不僅會塑像,更是一個求法心切的修行者,得到了達摩祖師的指點來到了中國求法于慧能大師。慧能大師說"方辯不懂佛性,卻懂得塑像的道理"又言「你將永遠享受人間和天上的福田"這則故事不能以神話去解析,如果依神話解析,達摩祖師早已圓寂,又怎麼能告訴方辯呢。慧能大師此說【福田】即布施塑像之功德,凡布施者皆有功德利益能享受人間天上的福田。方辯發下大願,亦望來世能成就佛道,度化眾生。

第二則故事【慧能作偈】有一個僧人舉出臥輪禪師的一篇偈語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慧能大師聽了以後說:「這篇偈語還沒有明白自己的佛性,如果照它來修行,那是給自己的佛性加上了束縛。」於是,大師也作了一篇偈語:「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譯文:六祖慧能禪師看到這首偈子後說:「臥輪還未真正明白佛法真義。如果依此修行,就要死掉了。認為『對境心不起』是功夫好,那是錯誤的。我們修道是要修成活佛,絕不是修成死佛,變成金木土石,那還是什麼佛?不能普度眾生,又有什麼用?」六組也做了一個偈子說:「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

徒弟們不解其意,於是請禪師開示,六組禪師解釋說:「所謂有伎倆,就是有功夫,心有所住,就是著在功夫上了,這就是法執,是不行的。思想也用不著斷,斷了就不能起作用了,如果思想斷了,就像一塊大石頭,那還有什麼用?凡事一念不生,同樣也不行,所以我說『對境心數起』。

就像我們說法、聽法一樣,也要起心動念,雖然心動念而不著相,等於沒有起心動念。菩提表明佛之真心,不增不減、不生不滅,即使修煉成佛,也沒有增加一分,又如何會有所增長呢?這兩則佛教經典小故事,希望能一起開悟佛法,傳播禪宗文化,讓你開悟人生,明白道理。
《佛陀小故事》
佛陀看眾生:眾生皆苦!
大悲:我要救眾生!
佛陀再看眾生:眾生皆善像!
大惑:眾生皆佛?
佛陀再再看眾生:眾生皆佛!
大悟:皆是眾生度我!
感悟: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明悟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