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的意思是只相差一個字,用來比喻相差的很少。現在多在後面加上「謬以千里」來說明一個很小的錯誤卻導致後來的千差萬別,是用來比喻相差一字的重要性。
「一字之差」的作者佚名,出自《說「木葉」》。漢字博大精深,應用中若有一個字錯認錯寫或漏寫、顛倒等,都可能造成很大謬誤。一字之差,禍福攸關,有事為證。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出自先秦孔子《論語·先進》:「過猶不及」。宋朱熹集註:「夫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繆以千里。」
「一字之差,謬之千里」就是根據「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改編的,都是指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關於「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典故。
西漢時期,趙充國奉漢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區叛亂,見叛軍軍心不齊,就採取招撫的辦法,使得大部分叛軍投誠。可漢宣帝命他出兵,結果出師不利。後來他按皇命收集軍糧,造成叛亂,他感慨地說:真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 健康問答
- 答案列表
一字之差 謬之千里是什麼意思[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