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一座山上住著一個善人和一個惡人,惡人專吃人眼。為了不讓惡人傷害人類,在六月二十四這天,善人用蜂蠟裹在山羊角上,點燃後讓山羊去找惡人。惡人看到火花,以為是人類拿火槍來尋仇,便急忙躲進山洞裡,並用石塊堵住洞口,結果被洞裡冒出來的水淹死了。從此,人們不再害怕惡人來吃眼睛。後來,拉祜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火把節的由來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關於火把節的由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傳說。其中,納西族關於火把節傳說的諺語中保留了火把節來歷的重大信息,與《玉溪編事》《祿勸縣誌》《峒溪縣誌》中的記載共同對探究火把節的來歷提供了重要線索。大理和昆明一帶關於火把節的傳說,遮掩了火把節的來源,但「星回節」的說法露出了火把節的源頭及深厚文化。
在白族的火把節傳說中,還有著名的阿南(即曼阿喃)的傳說,故事情節與女性人物傳說《曼阿喃》和《火燒松明樓》大體一致,是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交叉衍變的結果。
- 健康問答
- 答案列表
火把節的由來[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