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現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青少年。「千里馬」出自唐·韓愈《馬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關於「千里馬」還有「伯樂相馬」歷史傳說,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民間,人們把精於鑑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歷來人們大多認為,千里馬泛指一般好馬。所謂「千里」只是個虛數。因為現代人誰也沒有見過一天能跑500公里的馬,然而古代人卻在古籍文獻中多次提到他們的千里馬實實在在跑出千里距離。看來問題主要出在「千里」這個長度上。
千里馬一詞,最早見於《楚辭·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以後中國正史中多次提到千里馬,如《史記·趙世家》:「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
中國歷史上的確有過名副其實的千里馬,這些良馬可在一個白晝內行進298、65公里,達到當時長度概念上的「千里」標準。造成後世中國人不相信真有千里馬的原因有:度量衡制度改變造成概念理解誤會。
- 健康問答
- 答案列表
千里馬是什麼意思[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