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同性戀,很多不理解不懂得這個群體的人馬上會給他們打上標籤:變態、噁心、作嘔、吸毒、性病.....,呈現的是歧視態度。然而這往往都是對同性戀者不了解或是看到某些媒體吸引眼球扭曲事實的報道。權威機構早在1973年開始陸續將有關精神疾病診斷標準刪除,研究中論證了同性戀非心理疾病、病理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取向,又稱性傾向、性指向、性定向等,是指一個人在愛情和性慾上對男女兩型有何種型態的永久吸引。絕大多數人的性取向為異性,稱為異性戀。少部分人的性取向為同性,則稱為同性戀。同性戀本身對社會無害,同時與精神病理不存在任何內在聯繫,同性戀不是一種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礙,只是一種不同於大多數人的性取向。

其實他們與我們沒什麼不同,只是性取向不同罷了!如果他們出生時自己能做決定,相信他們也不願意遭受這份罪。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是少部分群體,我們愛異如同現在同性戀者所處的角色環境一樣呢!我個人來講估計我會扛不住而痛苦不堪。由於社會和家庭的傳統觀念影響,以及公眾對少數群體的態度,使得他得不到不公平對待。在傳統家庭里「出櫃」(向他人說出自己的性取向)那便會成為眾矢之的,像是犯了十惡不赦之罪,受到親戚朋友社會的排擠,言語的「鞭笞」。由此很多同性戀者會迫於傳統婚姻觀念,或者是傳宗接代的壓力選擇與異性結婚,但這只是他們遮掩性取向的工具。往往成了悲劇的結果,組成後的家庭成了畸形愛情的維繫體,冷漠、暴力、隱忍、性病。婚後很多人為了滿足生理需求會去尋找對象,婚姻對於他們來說只是工具,其實這樣對那些和同性戀結婚的人來說更是無盡的摧殘、傷害。根據相關報告指出,中國的性少數人群依然生活在陰影當中,只有5%的性少數人士公開了他們的性傾向或性別身份。絕大部分同性戀在生活方方面面都遭受歧視,尤其是在家庭內部;來自家人的排拒和凌辱是最為根深蒂固的,家庭是排拒和歧視發生最多的地方,學校和工作單位次之。我們能做的其實很多,去了解理解他們就是最大的幫助,正如有句話說:「積極包容性向少數群體,就是善待自己。」
根據科學研究院2014年的平均統計,中國的同性戀人數可達7000萬,其中男同性戀者的人數在3000萬以上,女同性戀者的人數在3500萬左右。2004年首次公布了同性戀的人數以來,到今年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國內某些公司也看到了商機,同性戀社交軟體也孕育而生,到現在已經是百家爭鳴的局面。本人覺得不是人數增加了,而是隨著社會以人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經濟文化的不斷提升,自我定位更清晰、追求個性化,這些都使得我們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更加完善。處於隱性或半隱性的狀態的同性戀者"完全出櫃" (親戚,朋友,和同事皆有出櫃)更敢於展示自己而不隱性取向追求己所欲,這恰好與經濟成正比,越發達的地區包容性越強「完全出櫃」的人數也不斷攀升,大部分群體的我們,需要給予他們的是理解與包容。這正好表明了公眾的觀點正在發生變化,大多數人對性少數人群並未持負面或刻板態度,而是呈現對於性及性別多元現狀的態度更為開放、包容。終有一天,世界將是多元的,將會越來越包容與尊重與自己不同性取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