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有:地球、金星、天王星、火星、木星、土星、海王星、水星、衛律四、土衛六、太陽、月亮、冥王星、天狼星、北斗星、土衛一行星、土衛二行星、織女星、哈雷彗星、掠日彗星、中子星、中子雙星、褐矮星、紅超巨星、超新星、角宿七等。
地球:地球是太陽系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約1、496億千米。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5、5億歲,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金星:是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是從太陽向外的第二顆行星,軌道公轉周期為224、7天,沒有天然的衛星。金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早晨出現於東方稱啟明,晚上出現於西方稱長庚。
天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18、37~20、08天文單位),其體積在太陽系中排名第三(比海王星大),質量排名第四(小于海王星),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僅次於水星的第二小的行星,為太陽系裡四顆類地行星之一。
木星是距離太陽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顆衛星。
土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到太陽的距離排在太陽系第六位。古代中國土星是中國古代人根據五行學說結合肉眼觀測到的土星的顏色(黃色)來命名的,亦稱之為鎮星(常寫作填星)
海王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已知太陽系中離太陽最遠的大行星。海王星的軌道半長軸為30、07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164、8年,質量為17、147地球質量(第3位,比它的近鄰天王星稍大),半徑為3、86地球半徑(第4位)
水星因快速運動,歐洲古代稱它為墨丘利(mercury),意為古羅馬神話中飛速奔跑的信使神。
土衛六又稱為泰坦星,是環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是土星衛星中最大的一個,也是太陽系第二大的衛星。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發現它,也是在太陽系內繼木星伽利略衛星後發現的第一顆衛星。
土衛四是環繞土星運行的一顆衛星。它是1684年由喬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發現的。國際天文協會將它按照希臘神話中的泰坦狄俄涅定名為dione(國際音標為/daɪˈɔʊni/,希臘語原文為Διώνη)
- 健康問答
- 答案列表
星球有哪些[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