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歷史。那麼下面具體來看看碧螺春發展歷史有哪些吧。
碧螺春
1、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當地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時品嘗了這種湯色碧綠、捲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關於此茶名稱的來歷除了康熙皇帝巡幸太湖時親賜之外,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時就已有茶名的傳說,還有一種巧妙的解釋說取其色澤碧綠,捲曲如螺,春季採制,又采自碧螺峰這些特點,因而命名為碧螺春。此茶有悠久歷史,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已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
2、洞庭碧螺春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紅、泉城綠、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
3、碧螺春茶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葉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
4、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布,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後有回甜之感。人們贊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洞庭碧螺獨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為它生長在果園之中,並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養。其他碧螺春是沒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氣和青葉氣。
5、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聞名於中外。碧螺春始於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採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後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
6、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於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
7、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清聖祖康熙皇帝,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車駕幸太湖。巡撫宋犖從當地制茶高手朱正元處購得精製的「嚇煞人香」進貢,帝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日「碧螺春」。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來的故事之一。後人評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澤碧綠,捲曲似螺,春時採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點,欽賜其美名。從此碧螺春遂聞名於世,成為清宮的貢茶了。
8、2009年起,洞庭碧螺春茶將實施新的國家產品質量標準,新標準的實施,將統領碧螺春茶產業發展的核心,調整茶葉種植、加工生產、銷售消費及政府監管的各個領域。
以上就是對於碧螺春發展歷史有哪些的相關內容。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碧螺春發展歷史有哪些[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