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那麼活字印刷術的歷史是什麼。
活字印刷術的歷史是什麼。
1、北宋時期畢昇發明了泥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2、印刷術的發明與紙的發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書寫材料質的飛躍,以前笨重的竹簡、金石都被拋棄,大家書寫的東西變多了很多,但如果想傳播就必須抄寫,這是一件很費時費力的事情。人工傳抄已經跟不上社會需要,在東漢末年就出現了很多拓印的方法。
3、先出現的是雕版印刷,在平滑的木板上,粘貼上書稿,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凸出的字體,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刷一層墨,然後把紙蓋在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這種方法雖然比手抄方便但還是不夠簡單。
4、北宋平民發明家畢昇總結了雕版印刷的經驗,又經過反覆試驗,製作出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用膠泥做成一個個大小一樣的毛坯,在一端刻反體的單字,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
5、常用的字備幾個到幾十個,同一版內有重複的時候就可以使用。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盒裡,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排進框內。排滿一框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然後用一塊平板壓平字面,凝固後,就成為版型。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一壓就行了。
關於活字印刷術的歷史是什麼內容的介紹就到這了。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活字印刷術的歷史是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