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農業是對農業概念的一種新的概括。傳統的中國農業生產力運動,走的是一條「低層次平面墾殖」的道路。現代農業則要求對農業中的自然資源經濟關係實現立體開發和優化設計。那立體農業是什麼意思呢?
立體農業是什麼意思。
1、立體農業,又稱層狀農業,就是利用光、熱、水、肥、氣等資源,同時利用各種農作物在生育過程中的時間差和空間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後方同時或較互進行生產,通過合理組裝,粗細配套,組成各種類型的多功能、多層次、多途徑的高產優質生產系統,來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如在葡萄地里種草莓、草莓收後種菜等。鴨河口庫區,水庫水面發展網箱養魚、銀魚養殖及庫汊養魚開發,環庫發展豬雞水禽立體養殖,這也是立體農業的典型。
2、提出關於立體農業這一學術名詞,早在20世紀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j、r、smith教授曾概括為:立體農業是「種植業、畜牧業與加工業有機聯繫的綜合經營方式。」目前我國有關立體農業的定義大體有3種表述。
3、立體農業最早產生於農作物的間作套種。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長期生產實踐中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農業,利用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水塘養魚,基面栽桑、植蔗、種植瓜果蔬菜或飼草,形成「桑基魚塘」、「蔗基魚塘」或「果基魚塘」等種植和養殖結合的生態農業系統,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立體農業。但對中國立體農業的研究僅10多年歷史,其理論還處於探索階段。在其他國家,如坦尚尼亞、斯里蘭卡等也常見立體種植,美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正在興起與中國立體農業相類似的混合種植、多層利用和農林牧漁結合的種植、養殖業。
以上就是關於立體農業是什麼意思的全部介紹了。
- 健康問答
- 答案列表
立體農業是什麼意思[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