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出土的文物如下:
1、舞蹈盆:1995年同德縣宗日遺址157號墓出土,高。
1。
2、5厘米,口徑2。
2、8厘米,底徑。
9、9厘米,卷唇,鼓腹,平底,為細泥紅陶,內外黑彩,內壁上部繪有兩組舞蹈人像,分別為11人和13人,頭飾較寬大,下著裙裝,手拉手,一幅活生生的集體舞畫面,兩組人像間以折線、斜線、圓點紋相隔,下面再繪出4道弦紋,使得整個畫面飽滿充實,極富藝術感染力,從總體看,該器造型合理,質地細膩,表面光亮,彩繪運筆嫻熟,圖案疏密得當,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比1973年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舞蹈紋彩陶盆更加美觀大方,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稀世珍寶。
2、骨叉、骨勺、骨刀:1995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出土了一把距今5000年骨質餐叉,這把被譽為「人類餐叉之祖」的骨叉,它折射出了5000年前這片古大陸上的遠古先民的生活情態與文明高度。
3、彩陶壺:民和縣核桃莊出土,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博物館於1985年4月,收藏一件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早期的螺旋紋彩陶壺,經青海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這件彩陶壺上繪製的是豎向七方連作的「s」形螺旋紋,紋飾之獨特,製作之精美,在馬廠時期的彩陶上很少見到,其它文化類型的彩陶上也很難見到,這樣精美的螺旋紋彩陶壺無疑是馬廠早期彩陶中的瑰寶,在彩陶王國中也算是一件傑出的藝術品。
4、裸體人像壺:1974年青海省樂都縣柳灣出土,為新石器時代後期的酒器,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裸體浮雕彩陶壺融浮雕和繪畫的藝術手法於一身,在數以萬計的彩陶器皿中脫穎而出,被譽為稀世藝術珍品。
- 體育問答
- 答案列表
在青海大通出土的文物有哪些[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