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一字千金,意為一個字值一千金,原指增減一字,賞賜千金。金為古代貨幣單位。《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太子政(即嬴政)立為王(即秦始皇),遵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當是時,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尚君,皆下士喜賓客以相傾。呂不韋以秦之疆,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這就是一字千金的來歷。後人用一字千金來形容一部書具有極高的價值,或比喻詩文精美。例如,南朝梁國鍾嶸《詩品》:「陸機所擬十四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魂,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一字千金出處[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