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各國經濟體制的趨同為經濟全球化發展掃清了體制上的障礙。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只有選擇市場經濟體制,才能加快本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提高本國經濟的運轉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封閉經濟由於缺少外部資源、信息與競爭,而呈現出經濟發展的靜止狀態。計劃經濟體制則由於存在信息不完全、不充分、不對稱和激勵不足等問題,而導致資源配置與使用的低效率。所以,不管是傳統的封閉經濟,還是起源於前蘇聯的計劃經濟都不約而同地走上了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道路。由此而造成的各國在經濟體制上的趨同,消除了商品、生產要素、資本以及技術在國家與國家之間進行流動的體制障礙,促成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2、科學技術的進步,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進步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創作了物質基礎。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有著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這就是代表當代最新科技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進步,降低了企業的遠距離控制成本。對於一個現代企業來說,其經濟的活躍程度,表現為企業的經濟活動半徑,是與其所有權控制的成本呈負相關關係的。遠距離控制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由於多媒體技術的發展與網際網路的誕生,使這種成本大幅度降低,以至於從理論上來講,對於任何有能力進行全球擴張的企業,它的活動範圍都可以達到全球各地。
3、微觀經濟主體的趨利動機,是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基本動因。商品與要素價格在全球不同地區的差異,被人們稱之為區位優勢。區位優勢的客觀存在,為企業在全球範疇內的套利活動提供了空間。於是,便有了對外投資、技術轉讓以及企業生產過程的分解與全球配置。在這種微觀主體世界範圍內的套利活動中,跨國公司逐漸扮演了主角。這是因為跨國公司本身具有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當跨國公司利用優勢而大舉進行全球性套利活動的時候,其客觀的效應便是推動了經濟的全球化發展。
4、世界範圍內商法體系的趨同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統一的法律制度環境。眾所周知,主導世界的兩大法系是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近年來,兩大法系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互相融合與趨同發展;另外,隨著貿易一體化、投資一體化的發展,國際經濟組織的統一立法活動深入開展,這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創造了統一的法制環境。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怎樣認識中國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朗讀]
加入收藏